將相和(字一)斌
“將”為“武”官,“相”為“文”臣,取“文武”組成“斌”。此謎神清氣爽,深受推崇,流傳甚廣。
《將相和》劇情:秦王假意以十五城換取趙國寶玉和氏璧,趙王知其詐而不敢拒。舍人藺相如自薦,攜璧赴秦,查知秦王無誠意,不懼油鼎,以大義責秦王,完璧歸趙。秦王又設宴於澠池,請趙王赴會,相如隨往。席上秦王借鼓瑟辱趙王,反被相如所辱。後由廉頗接應,趙王君臣安然回國。相如連立大功,趙王封之為相,廉頗自恃功高不服,幾次相辱,相如避之。後廉頗知將相和睦,秦不敢侵,乃負荊前至相府請罪,將相和好。
此劇係翁偶虹、王頡竹根據《完璧歸趙》、《澠池會》、《廉頗負荊》等戲為基礎改編而成。強調顧大局、講團結的鮮明主題,塑造了兩個個性迥異卻都可愛可敬的人物形象。藺相如寬宏、忍讓,處處以國事為重,足稱賢相風範;廉頗居功自傲、率性而為,但喜怒皆形於色,勇於知錯改錯,不失大將品格。該劇是典型的京劇袍帶戲,生淨對工,唱做並重。其中廉頗所唱成套二黃唱腔“在金殿定官職是非難辨”,借鑒了傳統京劇的板式結構,而又有所創新,唱出了老將軍從迷惑不解,到憤懣不平的心理情緒。譚富英、馬連良、裘盛戎和李少春、袁世海均曾演出,唱做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