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維爾的“戰斧行動”(3 / 3)

6月17日中午,佩爾斯和韋維爾一同飛往梅塞韋的指揮部,希望調集第7裝甲師發動一次反攻。但是,形勢已無法挽救了,梅塞韋早就正確判斷出他的部隊將在卡普佐和哈爾法牙關被誘擒,所以已經命令印度第4師撤回,他特別強調責任由他本人來負。

韋維爾被這消息驚呆了,他取消了要求第7裝甲師發動反攻的命令,並要求全線撤退。韋維爾認為梅塞韋的決定是明智的,盡管作出這個決定沒有得到上級的同意。事實上,正是這次撤退挽救了第8軍。在3天的戰鬥中,英國和英聯邦國家的軍隊傷亡人數總共不到1000人,然而,士兵們的生命雖然保住了,但他們的士氣卻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他們的裝甲部隊更是呈現出一片慘烈的景象。

6月18日,隆美爾離開指揮部,驅車看望他那些筋疲力盡的德國和意大利士兵,並向他們致謝。看著這些喜氣洋洋的麵孔,他不由得感到欣慰,受到鼓舞。在這次戰鬥中,他僅把每天的戰鬥情況向柏林做一次扼要的報告,而現在他可要沾沾自喜地宣告自己這一難忘的勝利了。他聲稱自己的部隊摧毀了敵軍180到200輛坦克,幾天後又把這個數字誇張地修改為250輛。其實準確的數字是,英國共損失91輛坦克。然而,德國損失的坦克加起來隻有25輛,這卻是不爭的事實。

1941年的整個6月,對於隆美爾來說都是令人愉快的日子。他以卓越的指揮和嚴格的訓練贏得了勝利,以至連盟軍將士們每每談起隆美爾和他的坦克時,都不免流露出敬畏的神情。在國內,隆美爾的聲譽也同樣達到了頂點。在希特勒的提議下,49歲的隆美爾被晉升為上將。自開戰以來,在短短兩年時間裏,他由一名中校一躍而成了一名德軍陸軍中最年輕的上將。

一個隻有49歲的人成了一名上將,這就意味著,盡管在托布魯克的那幾個星期有過難堪的爭論,但隆美爾確實已經像玫瑰花一樣絢麗芬芳了。隻是他自己本人好像並沒有太多的激動,聽到這個消息後,他隻是淡淡地說:“這當然是令人高興的事,然而如果有可能的話,我還會將自己的肩章上添上更多的星。”

初夏的天亮得很早,四下裏一片靜悄悄的。樹葉在晨光中輕輕顫抖,一抹朝陽灑進了中東英軍總部。韋維爾將軍坐在辦公桌後寬大的扶手椅上,收音機裏正廣播著最新的消息:“今天清晨4時,德國以300多萬軍隊、3000輛坦克和近2000架飛機,對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蘇聯軍隊正在斯大林將軍的領導下,奮起反擊……”

韋維爾再次拿起桌子上攤著的那張紙:“首相致韋維爾將軍:奧欽萊克將軍將接替你的職位擔任中東英軍總司令,而你是一名無與倫比的優秀人才和十分傑出的軍官,將填補英印總司令的空缺職位。”

看著“優秀人才”和“傑出軍官”這樣的字眼,韋維爾心裏不禁陣陣苦笑,這其中的酸楚和苦澀恐怕隻有他自己才能體會得到。他很清楚,自己在北非的使命已經結束了,可為什麼去印度?難道真的去搖動那些印度榕樹嗎?傳說中那是一種能產生金幣的樹,能夠讓人發財走運。韋維爾認為自己無論再怎樣搖也不會有什麼好運了,北非的失敗會讓人永遠記住他的名字,這樣的屈辱連神奇的印度榕樹也無可奈何。

對於韋維爾來說,這場失敗終止了他在北非的長期軍旅生涯。他給英國最高司令部的報告顯示了他無所畏懼的勇氣:“我不得不遺憾地向大家報告:‘戰斧行動’失敗了,而全部責任都在我……”將一切過失歸於自己是韋維爾的一貫作風。將軍一夜之間老了10歲,頭發全白了,步伐都變得異常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