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穿過鐵軌去往霍珀的世界(1 / 2)

穿過鐵軌去往霍珀的世界

大師點數大師·馬永波漢語首譯

作者:霍華德·奈莫洛夫

愛德華·霍珀(1881—1967),美國畫家,原從事廣告美術和插圖創作,其水彩畫和油畫多取材於都市日常生活,善於運用光線突出主題的孤寂感,作品有《夜鷹》、《二層樓上的陽光》等。

馬克·斯特蘭德,美國著名詩人,1934年出生於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就學於安蒂奧克學院,獲文學士學位,後在耶魯大學攻讀美術,1962年在依阿華大學獲得文學碩士學位。他在意大利做了一年的富布萊特學者,後來在依阿華大學教書三年。1965年他在巴西的大學做了一年的富布萊特講師,從事研究,此間深受當代拉美詩人影響。斯特蘭德經常搬遷,在多所美國大學任教,包括哥倫比亞、普林斯頓、哈佛和猶他大學,現為芝加哥大學教授。他出版有詩集《睜著一隻眼睛睡覺》(1964)、《移動的理由》(1968)、《更暗了》(1970)、《我們生活的故事》(1973)、《遲來的時刻》(1978)、《詩選》(1980)、《持續的生活》(1990)、《黑暗港口》(1993)、《一片暴風雪》(1998,此書於 1999年獲得普利策獎)等十本。編選有《1991年度美國最佳詩選》等多卷。翻譯有巴西詩人卡洛斯·德拉蒙德·德·安德拉德的詩集《在家人中旅行》和西班牙詩人拉斐爾·阿爾維蒂的《貓頭鷹的失眠》。撰寫有關繪畫的專著三部《真實的藝術》、《威廉·貝利》和《霍珀》。另出版有小說《寶貝先生和夫人》(1985),兒童書三卷。1990年,斯特蘭德當選美國桂冠詩人。

大學畢業後,從 1956年至 1959年,馬克·斯特蘭德去耶魯大學藝術學院跟隨約瑟夫·阿爾伯斯研究美術,也就是在這期間,他一邊學習繪畫,一邊開始了他的詩歌創作。在回顧過去時,他說:“作為詩人和畫家我都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我想讓我的繪畫像德庫寧和高爾基 ①的交叉,結果它們卻像弱化了的馬斯登·哈特利 ②。”就他的詩歌而言,他更幸運一些,也更有勇氣一些。“在繪畫的同時,我感覺到我被自己的作品縮小了,視覺經驗不能代表或者取代其他的經驗。於是,在我轉向詩歌寫作時,我獲得了一種相當的解脫感。盡管我的詩歌不好,但我感覺它為智力的成長提供了機會。對我來說,寫作就是思考。”從那時起,斯特蘭德在詩歌中就經常思考他在愛德華·霍珀的繪畫中所注意到的疏離和無常的感覺:“在一片田野裏/我是/田野的缺席。”下麵的論文更加清晰地證明了,華萊士·斯蒂文斯和愛默生的影響是如何幫助斯特蘭德和霍珀形成了獨特的美國氣質。斯特蘭德以有關霍珀的一個形象結束了這篇文章,他把霍珀形容為一個“與我們同在卻總是背對著我們的人”。許多年以後,斯特蘭德再次拾起了同樣的形象,並把它用到了自己身上:“慢慢地,我感覺到在我轉身離開的時候我才能看見一幅畫,在我合上書的時候我才能讀懂一首詩。對於兩者,我所了解或獲得的東西依賴於從它們的位置出發我能夠發明些什麼。我參考它們,但我動用最多的是我自己的盲目和無知,洞見和知識。”

“空白的混凝土牆壁和現代工業的鋼鐵結構,剪得很短的刺目的綠草坪,仲夏的街道,灰撲撲的福特車和金色的電影院——完全是美國小鎮悶熱、俗麗的生活,在這一切背後,是我們郊區風景那悲哀的荒涼。他從這些日常事物中汲取刺激,而其他人則帶著冷漠飛快地逃離或經過。 ”

愛德華·霍珀上麵的一段話是有關查爾斯·伯奇菲爾德的,但是他也可能同樣是在寫自己。他是描繪最無望最具地方性的美國生活的畫家。他從貶損它的工作日節奏中將之拯救出來,並賦予它一種持久完好的特征。建築、人和自然對象,在他的作品中達到了象征的或形象的統一。辦公室、旅館房間和寒冷住宅內部的正規性強化了他畫中人物的孤獨感,他們似乎總是在走向一個無意義的未來——因為現在的貧瘠預兆了它的無意義。

他繪畫中出現的道路、高速公路和鐵路的可觀數量說明霍珀對通道很是迷戀。常常是這樣,當我們注視他的繪畫時,我們被迫像路人一樣去感覺,像要進入一個場景的臨時訪客,這景象沒有我們也將持續,它以挑釁性的沉默忍受著我們的存在。他在現代藝術博物館中的著名作品《鐵路邊的房子》就很好地證實了我的觀點。

鐵路隔開了房子,這使我們感覺自己被變化、進步、運動隔開了,最後被我們自己的必死性隔開了。房子仿佛從很遠的地方凝視著我們。它顯得如此沉默,事實上,它是拒絕的一種象征,是封閉思想的一個紀念碑。而霍珀對他的意圖的著名陳述——“我想畫出房子一側的陽光”——似乎以其單純性誤導著人們,因為他繪畫中的陽光照亮了那諱莫如深的秘密,但沒有穿透它。於是我們感覺自己與某種本質的東西隔開了,結果,我們的生活顯得瑣碎了。在注視這幅繪畫時,超過了我們所願,我們被迫覺得自己仿佛時間的造物。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穿過鐵軌,定居在那有著棺材般結局的維多利亞式大廈裏。鐵路那邊就是霍珀的禁地,那裏,永遠是現在,那裏,瞬間不是瞬間,那裏,始終是不久以後和不久以前——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是火車剛剛經過以後,和火車就要到達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