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喜歡跟朋友在一起吟詩喝酒,更喜歡吃肉。這一年,蘇東坡在岐山下居住時,聽說河陽縣的豬肉味道特別好,就特地差人到河陽縣去買豬。這差人是個酒鬼,起初因為受了蘇東坡的囑咐,倒是一點酒也沒喝,小心謹慎地做事,所以一路上都還順利,沒有出什麼岔子。可一等買好了豬,而且快要到家的時候,他到底熬不住了,便放量大喝起來。等他醉後,豬無人看管,便都逃走了。他醒酒後,到處尋找豬,沒有找到,卻又不敢空手回去,他就隻好自己花錢,在岐山附近買了幾隻豬頂替河陽縣的豬。
為了讓朋友們品嚐河陽豬肉,蘇東坡特地發了許多請帖。蘇東坡是當時的名人,深得朋友們信任,於是朋友都等著嚐一嚐河陽豬肉的好處,因為聽說它又香又肥又美等等。一起吃的時候,大家都稱讚豬肉味道好,可是正在大家讚不絕口時,卻有人來通報說:有幾個老百姓要見蘇東坡。蘇東坡把老百姓叫進來一問,原來是老百姓把逃走的河陽豬送回來了。在座的朋友們覺得很沒趣,便一個個地溜走了。
簡評
這故事裏有兩層意思。一是蘇東坡差使的人不夠誠實,自己犯了錯,便用岐山的豬代替河陽豬。二是在席的朋友們虛偽,吃的不是河陽豬肉,卻讚口不絕。倒是把大詩人蘇東坡也放在了尷尬的當口。隻是聽說一件事,便盲目崇拜。我們對待事情還是要實事求是為好,倡導這樣一種精神,類似的笑話會避免,社會的風氣也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