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後期,有個人叫張祜,他本是個詩人,因考進士不成,此後無心功名,浪跡江湖。因此結交了一些朋友,大家一起經常吟詩抒懷,或譏諷名流顯貴,或比武論劍,張祜自以為得意,以豪俠自詡。
日子一長,豪俠的名聲就漸漸傳了開去。一天,張祜家裏來了個武夫,在張祜家門前,高聲問道:“這可是張俠士府第嗎?”張祜一聽有人找他,便出來迎見,隻見來人高高大大,一身武士裝束,腰佩寶劍,氣度不凡,手裏提著一個口袋,口袋裏還滴滴答答地往外滲著血水,張祜驚異地打量著他,武夫搶先一步高聲喝道:“你就是張俠士?”光是這聲斷喝,就嚇了張祜一跳,見這人英氣逼人,張祜心裏著實害怕起來。一改平時驕橫的神情,輕聲答道;“正是,我就是張祜。”接著,小心翼翼地將這人迎入屋內,又讓座又作揖,謙恭有加。
張祜已被他的氣勢震住,武夫就更加神氣,大搖大擺坐下後,對張祜說:“我今天來,是有件喜事告訴你。我以前有一個仇人,我一直在追殺他,但十年未果,冤家路窄,今天恰巧撞到我的刀下,十年冤仇一日伸,好不痛快!你過來看這廝的人頭。”他邊說邊拉過腳邊的那個袋子,張祜一見鮮血就心理就害怕幾分,連連後退不看看。武夫見狀大笑,然後說:“這就是他項上人頭!”武夫四處看看,問道:“有酒嗎?快拿出來,我要痛飲。”張祜哪敢怠慢,急忙命人取杯斟酒,並恭敬地遞過去。那人接過酒杯一飲而盡。然後說:“還有一件事,我想報答一位於我有恩的義士,今天恩仇同解,也好了卻我的心願,我早就知道你重義氣,所以到你這來,就是要借十萬吊錢,我好用來酬謝我的恩人。”說到這,他偷偷看了看張祜的臉色,又接著說:“俠士倘能不吝相借,今後,我可以為你赴湯蹈火,再所不辭,否則的話……請張俠士酌定吧。”說完,又頓了頓腳下的袋子。張祜懾於來人的威嚴早就如坐針氈了,見客人求助於自己,巴不得趕快打發他走,就立刻命人拿出錢袋,湊足了十萬吊錢,又拿出家裏一些值錢的東西一起交給了他。那個人喜形於色急忙接過錢物,連聲說:“好,好,真不愧是位俠士!”並與張祜約定,錢送到,人即返回。然後,站起身來,踢一踢腳下的袋子,揚長而去。
武夫走後,張祜便把袋子拎到牆角,等他回來。可左等右等早過了約定的時間,天都快亮了,仍不見那人蹤影。張祜有點坐立不安,不怕別的,就怕口袋裏的人頭一旦暴露,自己滿身是嘴也說不清楚。他思前想後,覺得這事有點奇怪。又等了一陣子,張祜沉不住氣了,決定喊來家裏人,趁天還沒亮,趕緊找個地方把那人頭埋掉了事。家人剛開始縮手縮腳不敢動手,在張祜的斥罵下打開布袋一看,全呆住了,原來,袋子裏是一顆血淋淋的豬頭!
張祜受了愚弄,羞愧難當,懊悔不已,但想一想這件事的前因後果,便自責道:“光是徒有虛名,才會這樣被人欺騙,怪我技不如人,看不透這騙局,足該引以為戒呀!”
從此以後,張祜把平常的“俠士”舉止收斂得幹幹淨淨。
簡 評
人踏踏實實做自己,不要去徒冒虛名。張祜貪圖俠士的名聲,沽名釣譽。俠士不是吟幾句放浪的詩句就能當的,裝腔作勢、自吹自擂不是長久之計。有句話說得好,有所騙必是因有所圖。圖俠士之虛名而給自己招來禍患,張祜知錯能改,現在就核查一下,你頂了哪個虛名在自己頭上?還是趕緊拿掉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