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趣味作文之謎3(1 / 3)

第三章趣味作文之謎3

“目不識丁”是怎樣來的

從前,有個土財主,他本人不識字,很想讓他的傻兒子念書識字。可是,他總請不到私塾先生教兒子。教傻子念書費力不討好,誰肯送上門丟人?無奈,他隻好讓人寫了張招師榜文,貼上大街。榜文是:“一年內有教會敝舍犬子一字的先生,酬銀十兩。”

一天,一位秀才看到榜文,主動找上門來,自說要當他家的私塾先生。土財主正苦於沒人來呢,見這位秀才找上門來,自然高興異常,當下就跟秀才議定:一年後按學生識字多少付習修費,學生每識一個字付銀十兩。

土財主讓人整理好書房,讓傻兒子拜了老師,秀才就開始教傻小子識字了。頭堂課,秀才教學生認的是個“丁”字。秀才先把丁字端端正正地寫在石板上,擺到傻小子麵前說:“這個字念丁。”傻小子搖了搖頭,不會念。秀才扳著傻小子的指頭寫著說:“這念丁,這念丁!”傻小子嘿嘿一笑,仍然是不會念。秀才每天把個丁字擺在傻小子麵前教,一直教到快滿頭一年了,傻小子仍然學不會念。秀才著急了,找來一個大鐵釘,給傻小子看著說:“這鐵釘的頂端是一橫,鐵釘的尖腿是一豎;這一橫一豎合起來為‘丁’。”秀才說一遍,讓傻小子跟著說一遍。這辦法還真靈,傻小子居然也能說:“頂端是一橫,尖腿是一豎,一橫一豎合起來為‘丁’。”秀才十分高興地來到土財主麵前說:“老東家,公子識字啦!”土財主比秀才更高興,忙說:“快!叫他來念個字我聽聽。”秀才回房把傻小子叫來,在八仙桌上寫了個丁字讓傻小子念。傻小子兩眼直愣愣地看了一會兒桌麵上的那個丁字,忽然抬起頭來傻笑一聲說:“頂端是一橫,尖腿是一豎,一橫一豎合起來為‘丁’。”土財主見傻兒子果然識字了,隻樂得像六月天喝雪水,痛快透了,趕忙轉身向院子裏喊:“管家,管家,快來呀!”管家跑過來,土財主吩咐說:“我兒子會念字了,趕明兒把親戚、朋友、街坊都叫來,讓他們都見識見識!我就不信我家出不個文曲星!”

第二天,親戚、朋友、街坊鄰居都被叫來了。土財主彬彬有禮地把客人一個個迎入客廳,又讓座,又讓茶。客人來得差不多了,土財主吩咐秀才叫兒子來當眾念字。

秀才回書房問學生:“我教你念的那個‘丁’字,你還記得?”傻小子說:“記得。”秀才怕學生到時念不上來,又囑咐說:“今天,你父親是讓你當眾念字,你千萬可別忘了呀。你家客廳牆上釘著個鐵釘子,到時候你要忘了,你就看我,我伸手一摸那鐵釘,你就想起來了。”囑咐罷,秀才領著學生來到客廳。土財主讓秀才在八仙桌上鋪紙寫了個丁字,然後讓他的傻小子念。傻小子見滿屋的人都在看他,心裏一著慌,把丁字給忘了。傻小子扭頭看先生,見先生正伸手摸牆上的橛子,便開口回答說:“嗬,我想起來了,那個字念橛兒!念橛子!”傻小子這一念,惹得眾人哄堂大笑起來,氣得土財主差一點暈了過去。秀才一旁感歎著說:“教了快一年了,仍然是目不識丁啊!”

財主“挖心”是怎麼回事

從前,有個姓陳的土老財,請來個姓國的先生教自己的兒子讀書。這國先生到陳家以後,處處謙虛謹慎,對陳老財是畢恭畢敬。每逢見麵,總是開口一個東家,閉口一個東家。

可是,陳老財是位粗通文字的人,不懂什麼叫東家,一聽先生稱呼他東家,心裏就不高興。暗想:我陳某待你國先生不薄呀,你為啥稱呼我東家不叫我陳家呢!

一天,陳老財實在忍不住了,把國先生叫到客廳裏,稱呼道:“口先生,請坐。”國先生很不自在地說:“東家,我姓國,不姓口呀。”

陳老財把臉一沉說:“咱這是一報還一報呀。我本姓陳,為啥你叫我東家?既然你敢割去我的耳朵,我就敢挖掉你的心,叫你口先生!”

朱熹有幾個兒子

從前,有兩弟兄,哥哥教書,弟弟種田。有一天,哥哥正在學校教課,突然來了一個遊館的先生。遊館先生用生僻字和深奧的書考他,他考不過,隻好讓館。

弟弟見哥哥垂頭喪氣地回來了,問清了原因以後,便叫哥哥把長袍子換給他,去幫哥哥把教書的館奪回來。

沒半天時候,弟弟凱旋,叫哥哥仍舊去坐館教書。哥哥不相信地問道:“你一字不識,怎麼考得過那位遊館的?”弟弟說:“我先考他一個字,他回答不上來。”

“你考的是什麼字?”

“我問他:‘丁’字頭上五點是什麼字,他不認得。”

“哎呀,這個字我也不認得呢!”

弟弟指著放在牆邊的草鞋耙說:“你看,這打草鞋用的木耙,不正像一個‘丁’字頭上加了五點嗎?”

哥哥笑著說:“難怪他不認得,你還考過他的書沒有?”

“考了。”我問他:“豬兮有幾子?他也答不上來。”

“哎呀,朱熹倒有這個人,他有幾個兒子我也不曉得呢?”

“怎麼這個問題你們都不知道!豬兮有三子,那日遊西湖,一子落水,浴乎哉,洪水泛濫於天下,幸虧黃氏娘娘搭救,三子命全。七孰(叔)八經(斤),八孰(叔)七經(斤),爾後能通十經(斤)。”

哥哥被弟弟這段書弄得糊裏糊塗,要求弟弟詳細解釋一下。弟弟解釋說:“上年我家養的那頭母豬,坐了三頭小豬。有一次,三頭小豬出去吃草,有一頭小豬掉到臭水坑裏了。幸虧黃嫂從那裏路過,把小豬救起來了。後來,七叔捉的一頭豬八斤,八叔買去的一頭七斤,崗背彎的能通大哥捉去的那一頭有十斤哩!”

哥哥聽了弟弟的話,哈哈大笑,高興地換好長袍,仍舊去教書。

“父字戴帽”是一個笑話嗎

從前,有個財主小子,去外地投師讀書。剛剛認識了幾個字,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財主小子想給家裏的父親寫封書信,好在父親麵前亮亮自己的才學。可是,一提起筆來就忘記父字怎寫了。他想去問問同學和老師,又怕笑話;查字典吧,又不會查。他隻好拿上字典一頁一頁地翻。他想,隻要翻見父字,總會認得的。他翻了好半天,翻到一個“交”。他對著“交”字端詳了好久,猛然哈哈大笑說:“父啊,你啊,你以為戴上頂疙瘩帽子我就認不出來啦?妄想!”

一“棲”三年是什麼意思

從前,有個私塾先生在向學生授課時,書上有一個“島”字,這位先生一時記不起這個字的讀音,急得滿頭大汗。忽然,先生靈機一動,他想,這個“島”字不是一隻棲在山上的鳥麼?於是,就教學生讀“棲”。就這樣,以訛傳訛,直到三年任教期滿。

事有湊巧,新聘的先生第一天授課時也遇到“島”字,他按正確讀音,念“倒”。哪知全班學生都說先生讀錯了。第二天,村長根據眾人的意見,就把新來的先生解雇了。先生有口難辯,一邊收拾行裝,一邊歎著:“人家一欺(棲)三年,俺是說島便倒。”

“大姐廟”是怎麼來的

從前,有兩位舉子在大比之年結伴去京城科考。二人行至一個山村,見村頭有座廟,便商量著去廟裏燒香許願,求神靈保佑他們高榜得中。二人走近廟一看,見廟前門楣上有塊匾。匾上明明寫的是“太祖廟”三個大字,二人卻念成了“大姐廟”。去大姐廟裏燒香許願,除了買些頭花、胭脂、官粉之類的上供以外,還要買上幾尺上好的綢緞製作鳳冠霞帔給大姐了。當二人帶上製買好的供品來廟裏燒香許願時,不禁都愣住了。這廟裏供的神位,哪有什麼大姐呀,而是位手持盤龍棍青髯長須的紅臉大漢!還是舉子甲腦瓜兒轉得快,他對舉子乙說:“八成是大姐出門辦事去了,留下大姐夫看家哩,咱們就把帶來的供品給大姐夫吧。”於是二人動手,給大姐夫穿戴上了鳳冠霞帔,臉上塗了胭脂抹了粉,頭上插上了花兒。之後,二人雙雙跪下,燒上香,向大姐夫禱告起來:“願大姐夫保佑我們倆金榜題名,做得高官厚祿,日後再塑金身……”

且說到了這年三月三,王母娘娘舉辦蟠桃盛會招待各路神仙。各路神仙都來赴會,隻見趙太祖身著鳳冠霞帔,臉上塗滿脂粉,忍不住都樂了,問他為何這樣打扮。趙太祖說:“我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大概是兩個白字小舅子給我穿戴上的。”

白字先生為何沒得到報酬

有個人因孩子該開蒙讀書了,就到處尋找教書先生。一天終於找到了。雙方說定,先生座館授徒一年,可得五石米的酬金。同時還達成一項君子協定:先生讀一白字,罰米一升。

一年過去了,主人一算賬,先生一年五石米的酬禮,除去這年因讀了498個白字而扣除的498升米外,僅存米二升。於是,主人取來米二升放在桌子上,請先生帶回家去。先生看著這二升老米,想著這一年的辛苦,失望之極,不禁連聲歎道:“是何言興(與)?是何言興(與)?”(古“興”字和“輿”字形相近)主人一聽,先生又讀了兩個白字,連忙對兒子說:“快,把這二升米也拿進去倒在倉庫裏!”

秀才寫“午”是什麼意思

從前,有一個窮書生名叫李安義。他在私塾讀書時,有一個同學姓鄭。七年以後,那個姓鄭的同學發了一筆大財,遠近鄉裏就數他最有錢,百姓都叫他鄭富翁。

一年,鄉裏鬧災荒,李安義一家沒米下鍋,實在沒法兒,隻得去拜求鄭富翁。李安義來到鄭家,在門口被門丁叫住:“你是幹什麼的?”

李安義道:“我是你家老爺的同學,我有事要找鄭老爺。”門丁趕緊稟報老爺。鄭老爺嗬斥道:“混蛋,你快去告訴他,就說我出門了,我不想見這個窮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