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幾歲的女人理應懂得,如果你待別人友善,別人也必定以友善相回報。一個仁慈的人總會得到越來越多的幸福和快樂。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法學家邊沁說:“善言必然導致善行,不僅聽到這句話的人會做好事,而且那些受雇於你的人們都會擇善而行,積德行善。”這並非偶然的個別現象,而是一種普遍行為,因為人與人之間這種友誼夥伴關係總在起作用。自私自利對40幾歲的年輕人來說尤其可恥。自私自利者隻關心自己而無視他人的利益,個人的小我吞沒了大我。這種私欲惡性膨脹的人,永遠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講的就是這種極端自私自利的人。這種人終究會被自己惡性膨脹的私欲所吞噬,所以說自私自利是人生的天敵。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曾說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人見人愛,凡認識她的人沒有不喜歡她的。這真奇怪,難道一個小女孩有那麼大的魅力?有人問她:“為什麼大家都喜歡你呀?”小女孩眨了眨眼,笑著回答說:“我想是因為我愛每一個人的原因吧。”答案是多麼的簡單,但卻有多麼深的啟發意義呀。我們人類到底擁有多少幸福和快樂,這要取決於我們人類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愛。幸福和快樂與愛是呈正比的關係。
仁慈善良的行為有時並不能使對方從中得到教益和啟發,但隻要方法適當,你的仁慈善良一定會使對方感動。友好的行為也許會換不來好的回報,一腔熱血可能會換來一盆冷水,但別人的冷水無法使你的熱心消減,樂善行德並不在於一時一地的回報。你心向善良,當以至誠,盡心竭力把友誼和文明的種子播向人間,這些種子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並在他人的心目中生根、發芽、結果。看到幸福之花在人們心中開放,仁愛之心像星星一樣遍布人間,你會感到多麼的幸福?這是人們對你最高的回報。春播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讓我們去掉自己那顆自私自利的心,多播一些愛的種子吧。“任何力量都不如善良的力量大。”培根如此斷然說。善良是一種無比巨大的情感力量,她能使冰川融化成碧波蕩漾的春池。人類總是貪圖安逸享樂,貪圖安逸享樂就會產生邪惡。心地善良仁慈的人都是積極工作、吃苦耐勞的人,那些隻知道自己的自私自利之徒和懷疑論者都是一些無所事事、缺乏熱情的懶漢。法國博物學家韋豐常說,對於那些缺乏熱情的年輕人,他什麼東西都不願給他們。這表明韋豐至少相信某些高尚、美好的東西,盡管有時這些高尚美好的東西難以獲得。
有人誤認為,仁慈和善良體現在物質上,給人以仁慈和善良就是給人以物質與財富。其實,仁慈和善良真正的體現是那顆誠摯的心。用錢財表現出來的心不僅不可靠,而且往往還帶來災禍。有人從錢包裏拿出錢來拋給你,但他的心卻是冰涼冰涼的。有人雖不能給你什麼,但他那一顆火熱的心給予你無窮的力量,勝過那冰涼物質禮品的千倍萬倍。而善良的幫助,真實的關心絕對會產生好的結果。懦弱、愚昧與善意之中的溫良絕對是性質不同的兩碼事。謙恭並不等於膽怯,心平氣和絕不是怯弱。真正的善良和仁慈並不表示消極、被動,而是表示積極和主動。一個善良仁慈的人必定是一個極富同情心的人,那種心冷如鐵,麻木不仁的人絕不可能與人為善,友愛他人。一個彼此友愛、互相關心的社會並不是胡亂堆在一起的糨糊,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至真至善的仁愛必定會最大限度地促進人們運用各種合情合理的手段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積善行德。所以,40幾歲的女人要日行一善,以此來破除自私自利這一陰暗性格。
有些40幾歲女人,有了自己的事業,有了美滿的家庭,就會產生一種自以為是的情結,她們不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能人背後有能人”的道理,凡事喜歡鋒芒畢露。其實,真正有才華的人從來不會自以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