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裏,為高一年級各班學生各講了一節“高中學習方法”課,同學們聽課興趣極濃,課後均躍躍欲試。為了促使學生形成良性循環的學習方法,今日在7班就“讀書與做作業的先後順序和主次關係”發表了我多年來研究積累的想法,讓同學們去踐行。下麵是我闡述的主要內容。
學生在做作業前,應先複習教科書,弄清楚有關的定義、概念、原理和公式的來龍去脈,做到基本要點了然於心,這樣才能提高做作業的速度,從而騰出更多的時間來讀書。否則做作業效果就不會好,甚至產生一種惡性循環:做作業花費的時間越多,看書的時間越少,兩者互為因果,循環遞進,結果學習成績步步下降。
讀書和做作業兩者不僅在時間順序上應有先後,而且也有主次之分。在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讀書始終應居首位。它是獲取知識的一種最迅速、最簡捷、最有效的方式。因為,閱讀材料大多是經過別人加工整理的係統知識,閱讀時,知識之信息流直接由閱讀材料經視覺源源不斷進入大腦,速度很快;閱讀過程中,在到達大腦的信息流的連續作用下,思維和想象處於一種迅速流動、跳躍、飄忽的自由活躍狀態,這時的創造力和靈感都較強,易於在已獲得知識的基礎上產生新的聯想,向更深一層的知識結構層次躍進。可見,讀書遠比做作業重要。
然而,當前許多學生隻知道花許多時間去做作業,作業做完了,似乎一天的學習任務也就完成了,卻不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未免本末倒置。
總之,希望同學們先讀書後作業,抓緊時間做作業,好騰出更多的時間來用於讀書,用於讀課本。
2011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