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飯後,我約了甲班主任楊老師座談,帶著一個難解的問題。
甲班衛生的髒、亂、差在全校是出了名的,但連續兩個月了,無論是周周小查,還是月月大查,每次檢查,總分在全校都是第一。考查的領導和老師們無不讚歎說:“教室裏一塵不染,就連暴露在教室外麵的窗台上,也沒有一點塵土。特別是男女生宿舍的環境,管理的和解放軍住地差不多。被褥是豆腐塊,暖瓶、洗漱用品等等都像是站了隊的。”
甲班為什麼會改變的這樣徹底呢?
班主任楊老師不善言語,慢條斯理地告訴我說:我接班以後好長一段時間,因為教室、宿舍衛生較差,對學生又是訓斥又是懲罰,可至多好上三天,第四天就‘外甥打燈籠——照舊’。特別是男生宿舍的衛生,我頭疼極了。一個偶爾的機會,我在報紙上看到了‘成功從脫鞋開始’這樣兩則故事,我從頭到尾閱讀後大受啟發。於是我想用這篇文章打開同學們的心扉。說著他從小提包裏急切地給我找出報紙來。我仔細地看著這篇文章,文章介紹了兩則故事。一則是五十年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遨遊了108分鍾,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他之所以能在20多名宇航員中脫穎而出,起決定作用的是一件小事。原來,在確定人選前的一個星期,主設計師羅謬夫發現:在進入飛船前,隻有加加林一人脫下鞋子,隻穿襪子進入座艙。就是這個細節,一下子贏得了羅謬夫的好感。他感到,這個27歲的青年如此懂得規矩,又如此珍愛他為之傾注心血的飛船,於是決定讓加加林執行這次飛行任務。
另一則故事是:一位油漆工朋友下崗後,也是因為同樣的細節,不僅很快找到了工作,還承包了幾家企業的油漆活,成為一個小老板。
下崗油漆工朋友到第一家生產變壓器的鄉鎮企業應聘時,別的油漆工都是直接穿鞋進入機器內芯,隻有他一個人脫掉鞋子,包上了塑料薄膜,然後再進入機器內芯上漆。盡管技術水平都差不多,但這家企業老板最後還是留下了這位油漆工朋友,並向其他幾家配套廠家推薦了他。
待我看完之後,班主任老師接著說,報紙內容我已經演講完了,可是同學們還在聚精會神地聽著,於是我急中生智,加以評論:“同學們,成功從‘脫鞋’開始,初聽這話,叫人有點不可思議,但細細一想,又覺得十分在理。脫鞋雖然是小事,但小事能折射出一個人的品質和敬業精神,而這正是贏得主考官或用戶信賴的關鍵。”
楊老師有點激動,接著又說:“我的話音未落,班內就沸騰起來了,有的伸手要報紙,有的發表見解。我乘勢利導,話題很快引到‘怎樣認真當好值日生’這個主題上來。同學們一致表示,要從今天開始,要從打掃衛生這件小事做起,培養自己良好的品質,為將來成就大事奠定基礎。”
最後楊老師高興地說:“我最頭疼的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我也高興地對他說:“我要了解的原因也有了答案。”
我們共同認為,青少年學生可塑性強,有時候用借鑒的教育方法效果會好。
2011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