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聽成昇談“愛心情感與教育效應”(1 / 1)

師愛如山

悠悠歲月

升華出一顆

晶瑩的寶石

那是偉大的母愛

歲月悠悠

還淘洗出一顆

殷紅的瑪瑙

這是高尚的師愛

愛能表達真

愛能傳遞善

愛能播撒美

愛編織了人與人之間

吉祥的紐帶

少了愛的教育花不盛開

少了愛的教育木不成材

愛是教育成功的

心液和真諦

愛的力量千古不衰

老師的愛

高,高過山

深,深過海

1984年9月15日

成昇同誌是一位深受學生歡迎和愛戴的老師。別看他才二十幾歲,僅有兩年教齡,他的班主任工作和語文課教學均出類拔萃。上周我和他打過招呼,想就“愛心情感與教育效應”這個課題聽聽他的見解。

今天下午第二節上課鈴聲剛落,他興致勃勃地來到教務處對我說:“成老師,如你有空,咱們座談吧。”“好,主要想聽你的意見。”我高興地回答。

我倆麵對麵坐下,他沉思了一會便說:“那我就獻醜了。”

由於平時工作中我有請一位或幾位老師或領導幫助我釋疑解難的習慣,諸如班主任工作的探討、教學方麵某一難點的研究、學校管理工作方麵的一些棘手問題等等。把大家的智慧、工作中的實踐經驗加以總結,然後再反饋到學校工作中去。所以老師們都熟悉我的工作方法,也盡力適應我工作中的這一特點。

成老師滔滔不絕地闡述,我聚精會神地聽,重點地方我還做了筆記。

他說:“教育活動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中小學教育麵對的是思想道德可塑性極強的青少年,因此,教師首先要對所有學生充滿愛心情感,這樣,教師的教育要求才能內化到學生心中,才能產生積極有效的教育效應。如果教師態度冷漠,即使有再好的願望也會使學生產生情感障礙和意識障礙,增加教育工作的難度,造成惡性循環。”

他看到我讚許地點頭,他接著又說:“學生的心理是最細膩、最敏感的精神織品,作為教師,隻能用‘愛’與‘情’來編織他們的心靈。”

成昇老師還結合他班裏學生的實際,列舉了他的做法。如他表揚學生采取“公報式”,即借助黑板報和班會形式,對學生適度地肯定和表揚,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震動和影響。又如他批評學生,采用“書信式”,即用書信與學生交流思想。當學生收到老師悄悄地、單獨給自己的來信時,一種親切感、信任感油然而生,心理上產生很大的道德內驅力,這時候,他便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教育。

最後成昇老師強調說:“教師的愛心情感必須發自內心,源於自然。動之以情而不矯情,付之真愛而非做作。虛偽的東西是學生最反感的。”

聽完成昇老師的一席話,我深有感觸地說:“看來,一個成功的教育工作者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真誠之心!要勝似親爹娘般地體貼照顧每一個學生,留意到孩子們喜怒哀樂的細枝末節,使每一個學生切實感到他是一位貼心知己,而教育的效應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友好的氣氛中,結束了我與成昇老師的座談。

1988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