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節 校長“五不做”(1 / 1)

又在獨坐書房,又在漫遊報海,那篇篇華章奇文,如沐春風,那些生動優美的文字,讓你心曠神怡。當讀了中國教育報2011年10月11日向守萬老師的“校長五不做”的短文時,我無不感慨。

當今,確有一些校長在紛繁的招呼應酬中,在不確實際的辦學目標中,在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緒下,把握不住學校的辦學方向,把握不住自己,甚至丟掉了校長的本色。為此,我將此文予以摘錄,一方麵敦促自己引以為戒,另一方麵也引導學校領導成員引以為戒。

不做“電話”校長

一些校長,招呼應酬十分繁忙,在學校露麵的時間很少。學校有事,一般要向校長請示,校長又不在學校,隻能打電話請示。校長安排工作也是電話通知,電話成了校長工作的工具。電話作為快捷的通訊工具,確能帶來不少方便,但如果學校大小事務,校長都用電話遙控指揮,很容易導致校長偏聽偏信,失去群眾基礎。

不做“口號”校長

不切實際的辦學目標,口號喊得再響亮,語言上描繪得再精彩,都起不了什麼作用。教師關注的是實際行動。校長要務實謙卑,以實幹為主,用事實來說話,用實際行動來引領教師,往往比喊口號要強得多。

不做“跑跑”校長

學校要發展,確實少不了校長“上躥下跳”但校長不顧學校實際,長期在外“跑”,很少與教師見麵,很少參與學校各種活動,給教師留下的是顧上不顧下,不務實的不良印象。校長,要善於平衡各種關係,更要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抓教育教學上。

不做“麵子”校長

一個校長很容易顯“政績”的是在任職期間辦了幾件大事,如修了幾棟教學樓,搞了幾個大建築,舉辦了幾次大型活動等,但做麵子工程,撈政績,這是校長功利心理在作怪,不利於學校的發展。校長要深入學校實際,因地製宜,抓住教學質量與改善辦學條件同步進行,學校發展才有後勁。

不做“回應”校長

上級的政策和意見是針對大多數學校的,沒有考慮每一所學校的實際,如果校長事事都不折不扣地按照文件“死板”地完成任務,就會在回應中迷失自我。所以,校長不要隻做“回應”校長,要根據自身優勢和學校特色,創新學校管理,創造性地完成各項任務。

2012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