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 他們為何能成功(1 / 1)

初中部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今下午是最後一次了,我因趕寫一份急件,未能參加。已經是下午5時了,郭繼成副校長笑容滿麵地走進門來說:“大家的發言即將結束,知道你有特殊任務,但老師們還是提出要你去給他們講講,因為你看的東西多,手頭資料豐富,大家都想從你這裏再多學點做學生思想工作的方法與經驗。”於是我有點為難地放下未完成的急件,跟著郭老師向初中部走去。

講什麼呢?一路上我從腦海中急速地搜索著。“對,就講‘他們為何能成功’這一課題吧。”

我還未進辦公室,大家從窗台上看到我來了,掌聲自然而然地響起來。

像學生們聽老師講課一樣,當我走進辦公室,老師們都整齊劃一地站立起來,我急忙躬身並雙手示意請老師們坐下,然後興奮激昂地說:“聽了你們前兩次豐富多彩的經驗介紹,我受益匪淺,你們才是真正腳踏實地做學生思想工作的卓越戰士。而我呢,隻能給你們介紹點僅供你們工作中參考的星星點點。如果大家歡迎,我今天帶來的資料是‘他們為何能成功。’”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記得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與朋友座談“關於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問題”,朋友說有幾位學者下了番功夫,研究分析了世界上57位名人少年時代的成長曆程。通過研究發現:57位名人在少年時代都有著良好的個性品質。有些品質是他們共同具有的,如:

第一,他們在少年時代都具有遠大的理想。茅以升立誌長大後要學習造橋;冰心立誌要當一名小說家;撒切爾夫人立誌要在政治上做出一番成就;馬克思立誌做一個對勞苦大眾有用的人;魯迅立誌要為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麵貌而工作;周恩來則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第二,他們在少年時代都特別勤奮,他們相信,隻要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杜甫語不驚人誓不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艾柯卡逆境拚搏求生存;華羅庚一生上過9年學,是一名數學成績很差的學生,但他後來卻成為一位世界聞名的數學家。他在一首詩中寫道:“埋頭苦幹是第一,熟練生出百巧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比爾·蓋茨爭強好勝不服輸。他們每一個人都有勤奮好學的良好品質,都有艱苦拚搏的奮鬥曆程。

第三,他們在少年時代就有著不為困難和挫折所屈服的堅強品格。華羅庚數學成績不好,他偏在數學上下功夫,最後成了偉大的數學家;梅蘭芳聽老師講自己不是學戲的料,就使足了勁兒非在演戲方麵做出個樣子來,最後成了偉大的京劇表演藝術家;田中角榮有口吃的毛病,他就與口吃來做鬥爭,最後成為著名的演說家和政治家。

第四,他們在少年時代就敢於獨樹一幟,挑戰權威。孫中山從小就以“洪秀全第二”自勉;愛因斯坦不顧周圍的壓力而獨闖數學王國;約裏奧·居裏大膽地向物理學家提出質問。

由此可見,遠大的理想、勤奮的品質、堅強的性格和勇敢的精神,是偉人們之所以能夠成功的真正奧秘。

我的講解已到尾聲,然而大家還在聚精會神地聽著。最後,我獨有深情地說:“初中學生可塑性極強,我們要抓住這一有利契機。也許,我們的教鞭下就有名人偉人。也許,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培養出幾名偉人來!”大家不約而同地笑了。我又說:“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他們勤奮刻苦的品質和不怕困難、經受挫折的堅強性格。不管過去怎麼樣,我們要鼓勵他們從現在開始,從眼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勇敢地向前。名人偉人便會出現在咱們學校!”大家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2006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