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我當校長的幾點做法與體會(1 / 3)

校長

藍圖,憧憬

鐵的肩膀

擔著使命

擔著責任

擔著老師和學生

……

領導,指導

服務,協調

評價,監督

探索……

學會吧

雪峰般的

崇高誌向

駱駝般的

沉實品質

蜜蜂般的

勤奮精神

現今隻能這樣

寫意繪描

……

你負重多種角色

1986年11月26日

今天上午在全省模範校長會議上發了言,效果還好。開始有點緊張,一想到文水中學李校長說的話:“你把台下的人都當做石頭,就不會緊張了。”果然如是。

當時從會場上校長們的反應來看,大家對我的發言很感興趣。

中午我坐的飯桌上湧來不少校長,邊吃,邊詢問我發言中提到的一些學校管理的做法。晚上還有校長們來到我的住處,有的還帶著筆記本,記錄他們需要的一些內容。

送他們走後,我久久不能入睡,很興奮。這次會議呂梁地區僅有三位校長參加,全省出席會議的91名模範校長中僅有11人登台發言,女同誌僅我1人,而且被安排在大會第二位發言交流——就在山西著名的教育家省實驗中學賈校長的後麵。“沒有給劉胡蘭故鄉丟臉”,我自言自語著。

那是1985年年初,山西省教育廳向全省範圍內各級各類中學發出通知,說要在全省自下而上評選模範校長,評出的模範校長享受省勞動模範榮譽。

1986年8月,我的材料已報送省教育廳。11月中旬接到電話通知,讓寫材料的人到省教育廳中教處修改材料。於是我在楊老師的陪同下去了中教處。接待我們的是一位穿著十分樸素,中等個子略胖的年近五十歲的老者。他態度和藹可親,專門在等候我們。一見麵他就說:“你叫成絳卿嗎?”我答:“是。”他又說:“材料是你自己寫的嗎?”我同樣回答:“是。”他略帶微笑指著材料又說:“材料寫得好,你們學校管理的也好。作為一所農村中學,有如此的管理製度和管理方法,實屬少見。你把材料中的這兩處改動一下,然後打印150份,在11月下旬開會時帶來。”

出了中教處辦公室,夜幕已經降臨,又遇大雪紛紛揚揚,天冷、路滑,我硬是扶著楊老師才走到汽車站的。然而我胸中又像揣了一團火,全身流動著熱浪。心想:人嘛,就愛聽讚美的話。

今日的開幕式上,我才知道讓我修改材料的那位老者是中教處的靳處長。多好的領導啊,沒有一點官架子。

下麵就是我的大會發言稿:

我於1961年參加教育工作,1963年開始擔任學校領導工作,現任文水城鎮中學校長。

下麵談談我當校長的幾點做法與體會。

一、抓領導班子的建設

實踐證明,抓好領導班子的建設是辦好學校的關鍵。學校領導班子的建設,我著重抓了四個方麵的工作。

首先,抓選賢組閣。作為中學校長,就我個人的條件而言,是不那麼夠格的,但我十分注重選賢組閣,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組閣時不論資設卡,不嫉賢妒能,不求全用庸,不計較個人恩怨,選在教育教學方麵能獨當一麵的能人入閣。去年教育體製改革後組建的新班子中,既有30年教齡的老同誌,又有年富力強的壯年教師,還有年僅23歲的後起之秀,七個成員平均年齡33歲。陣容整齊,群眾滿意。

第二,抓思想建設。“一班人”的步調能不能一致,在於思想認識是否統一。人各有誌,拿什麼去不斷統一一班人的認識?標準隻有一個,那就是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因此,每當接到上級的有關文件和重要指示後,我首先組織學校領導學習、研究,把“一班人”的思想統一到黨的方針政策上,逐步端正辦學思想,聯係學校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第三,抓領導作風。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村幹部。學校領導班子的作風端正與否,直接影響著一千多名師生員工。領導要深入實際,以點帶麵,多辦實事,少說空話,這是我對每個領導成員的起碼要求。堅持“三個一”,即:代好一門課,蹲好一個教研組,包好一個年級,與教師同備課、同上課、同研究,與師生同勞動、同活動,以掌握第一手材料,取得領導教學工作的主動權。每當期末總結工作時,我總是要讓群眾評論領導成員的工作,這樣就把領導班子置於群眾的監督之下,密切了領導與群眾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