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2 / 2)

人有了夢想,前進路上就沒有終點。1998年,功成名就的成絳卿同誌退休後。本該頤養天年,享受夕陽生活,可她要實現辦學校的第二個夢想,於是,把退休當做新的起點,去迎接人生的第二個春天。她未離講壇,毅然轉身親手創辦了眾成中學。繼續帶領師生,“共唱奮進的歌聲,風雨同舟,團結一心,攀登風光無限的險峰”。十幾年來,這所眾成中學,不僅辦成了,而且“飛”起來了,2006年至2012年七年高考,眾成中學在文水縣民辦學校取得了七連冠的好成績,成為教育戰線一道新的風景。

其二,堅守信仰,就能保持純潔、先進。

崇高的信仰是太陽,照亮著前進的方向;信仰也像北鬥星一樣,決定著人生的坐標。成絳卿同誌出生在革命家庭,還在童年時代就從先輩們身上接受了摧不垮的信仰。記得我上中學時,她已是我們羨慕的共產黨員。從她的日記中能夠看出,成絳卿同誌所以能一輩子堅守信仰不動搖,根本原因在於她堅持勤奮好學,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的可貴精神,其學習有三點特點,一是學習的全麵性,既向書本學,也向實踐學;既向專家、名人學,也向教師學生學;既學習國內同行的好辦法,也學習國外的有益經驗;既能抓住學習重點,也注重拓展學習領域。二是學習的實效性,注意帶著問題學,遇到困難學,拜能者為師,幹中學,學中幹,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達到學習知識、增長本領的效果。三是學習的一貫性,幾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自覺地把學習作為一種習慣,一種愛好,一種追求。由於她的學習好,使她始終頭腦清醒,經受了各種考驗。無論在那極端困難時期,還是在那風雨莫測變幻的年代,都堅守信仰,不斷向前。特別是在新的社會轉型時期,出現了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形式主義,浮躁、勢利、奢靡等不良風氣和見財忘義、坑蒙拐騙、貪贓枉法、貪汙賄賂等醜惡現象的情況下,成絳卿同誌能做到拒腐蝕、永不沾,信念不移,精神不倒,顏色不變,永遠保持了共產黨員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多次被省、市、縣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三八紅旗手”。

其三,傳承鄉魂,就能紮根故土,永葆青春。

成絳卿同誌於1938年出生在文水縣北武澇村。老人們講過,文水這塊美麗而神奇的土地,水也硬,土也硬,養育出來的人更硬,還往往女子比男子硬。所以是一塊人傑地靈的寶地。古有女皇武則天,今有英雄劉胡蘭,加上輩出不窮的許多巾幗精英,使文水成為當之無愧的“女傑之鄉”。在曆史的長河中,不僅流傳著那麼多動人的女傑故事,而且也沉澱和積聚了一份寶貴而豐富的精神財富——文水巾幗魂。這種久傳不息的鄉魂,塑造了文水女性的特殊人格,並對她們起到勵誌、修身、懿德、碩誌的作用。成絳卿同誌就是在這種凝心聚力的鄉魂熏陶、濡染中成長起來的。正如她在剛參加工作時講的“風雨中想起劉胡蘭,渾身充滿力量”。在這種鄉魂的潛移默化下,她土生土長,樸實無華,腳踏實地,業廣唯勤。一輩子深深地眷戀著養育她的父老鄉親,緊緊地擁抱著這塊英雄的熱土,始終堅持在這兒接地氣,長誌氣,傳正氣,保朝氣,為故鄉人民爭了氣!以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了這種鄉魂。成絳卿同誌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為了夢想天不怕、地不怕的膽量、那種麵對艱險壓不倒、吹不垮的硬氣、那種咬定目標,九牛二虎也拉不回來的強勁兒,同武則天氣質、劉胡蘭精神是一脈相承的,並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發揚光大。成絳卿同誌辦學育人,功勞很大;而她傳承弘揚了文水傳統文化更是功不可沒!鑒此,當地的黨委、政府給予她那麼多褒獎,故鄉的群眾給她那麼好的口碑,連青青子夏山、潺潺汾河水都來作證,成絳卿同誌是四十多萬文水人民的優秀女兒!

總而言之,成絳卿同誌忠於夢想,把夢想落實在她愛幹的事兒上,在追求夢想中獲得事業成功!成為我國教育界的一名優秀“園丁”;她忠於信仰,把信仰貫穿在做人的全過程,在堅守信仰中,鑄就了人格魅力,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名優秀黨員和婦女界的“三八紅旗手”;她忠於鄉魂,把鄉魂融化在自己命運裏,在傳承鄉魂中,紮根大地,報恩祖先,造福故鄉,成為家鄉人民的一名優秀女兒。這位集“三優”於一身的“三八”紅旗手,理所當然成為新時期“女傑之鄉”的又一名巾幗英雄,成為人們學習的楷模。《我的日記選》的出版,增加了一本新的好書,推薦給廣大讀者都來看看,讓我們共同學絳卿,爭“三優”,積聚正能量,為故鄉、為祖國、為人民做出更多的貢獻!

成絳卿同誌盛情望我為其專著作序,我邊閱讀邊思考,寫了如上讀後感,權充作序吧。

2013年3月16日於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