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懷恕
兔奔虎躍越千裏,蛇舞龍飛又一年。
今年春節前夕,文水眾成中學成絳卿同誌打電話給我,希望能給她擬出版的專著《我的日記選》作序。坦率而言,我幾乎沒有寫過這類文稿,有些畏難之情。可成絳卿同誌是我的一位大師姐,比我高兩屆,曾在文水中學同窗共讀四年,當時是我們心目中很崇拜的學生領袖。畢業後,雖來往不多,但知道她獻身教育,成績顯著,極不容易。故盛情難卻,我在猶豫中答應下來。大年剛過,《鄉音》雜誌社趙桂溟同誌受絳卿同誌之托就把書稿帶來了。我懷著感動和欽佩的心情,幾乎一口氣讀完了它。
麵對厚厚的一摞散發著墨香的書稿,使我十分感動的是絳卿同誌寫日記的這種堅持精神。她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由學習一位老校長開始寫起日記來的,一寫就寫了半個世紀。這五十個春秋,一萬八千多個日子,要寫多少字?要費多少時?要耗多少心血哪?而且是在她“夢醒鈴聲響,穿衣理睡床,小跑洗漱間,快步進課堂”的快節奏下寫出來的,多麼不易啊!可見,寫日記已經成為她一種相當自覺的良好習慣,一種不可缺少的工作內容,一種持之以恒的愛好追求,這種堅持是難能可貴的!
《我的日記選》是一部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很有獨特性、時代性和感染力的著作。所謂日記,是人們在其人生的旅程中、以時間為序,逐日、逐月、逐年記載本人的所作所為所見所聞乃至對涉及人和事之感受、感想和感慨。因而,日記在時間排序上具有嚴格的順序性和完整性;在記錄內容上具有嚴肅的保密性、封閉性,是作者私人空間的“隱私”。但看了這部日記選,主要記的是工作日記,並不拘泥於這些戒律,而彰顯了三個新的特點。
一是重點突出,主線非常鮮明。其實,《我的日記選》,隻選擇了作者從1984年秋到2012年底的99則日記。而且在布局安排上,不以時間為序,而以專題分類,重點突出了自己從事教育事業這條主線,按照不同內容,分為校長篇、教師篇、修德篇、愛心篇和學習篇。每個篇章都各有主題。這樣,通過回味這些日記,無論是總結、提高自身,還是啟迪、教育他人,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增強了可讀性和實效性。
二是博采眾長,內容十分豐富。一般日記,大多是人生的“心靈檔案”。而這部日記選,圍繞主線,涉及麵十分廣泛,博采眾長,海納百川,內容豐富,具有開放性、廣泛性的特色。作者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堅持廣泛收搜多方信息,從開會到談心,從教師到學生,從國內到國外,從專家到百姓,從實踐到理論,隻要涉及辦學、育人的方法、經驗、體會、教訓,無論是看到的、聽到的、體會到的都要日積月累地記錄下來。這部日記選不是什麼“個人檔案”,而是教育界的一座多彩芬芳的百花園。
三是與時俱進、緊貼時代脈搏。《我的日記選》正好寫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大發展、大前進的時代。客觀公正地從一個方麵反映了教育戰線進入新時期以來的新特征、新氣息、新成就。從一篇篇的章節裏,看到的是教育戰線上教育普及水平持續提升,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教育公平邁出新步等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縮影”。從作者許多成熟經驗和其一些著作中,看到了堅持以人為本,全麵推進素質教育;堅持開拓創新,提高教學質量;堅持尊師愛生,建立和諧校園;堅持治學先治德,搞好校風校紀的豐碩成果。從作者退休後,奮發努力,創辦民辦的眾成中學的成功實踐中,看到了新時期拓寬辦學路徑、擴大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結構、促進教育公平、培養多種人才的新氣象。
《我的日記選》這部含有99則日記、約20萬字的專著,無疑是成絳卿同誌從不懈追夢到夢想成真的奮鬥史詩,是她堅守信仰,人格魅力的生動詮釋,也是她傳承鄉魂奉獻故鄉的最好寫照。拜讀後,受到極深的教育,得到很大的啟示,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追求夢想,就能獲得事業成功。
夢想,是力量的源泉,永遠儲備著衝天的幹勁;夢想,是不滅的火花,不斷點燃著前進的激情。非常幸運,成絳卿同誌從小就有了自己的夢想,長大成人後一要當老師,二要辦學校,讓窮人的孩子都上學。懷著這個美麗的夢想,她“為圓夢,苦作樂,意誌堅”。非常珍惜從小學到中學的美好機遇,如饑似渴,爭分奪秒地學知識,長本領,德智體全麵發展。讀完高中,她就迫不及待地投身到想往已久的教育戰線,首先圓了自己的第一個夢,當上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從此,她誌存高遠,靜下心來教學,潛下心來育人,幾十年如一日,風風雨雨,春秋冬夏,憑借一支粉筆,三尺講台,精心刻苦,奮力開拓,扮演著職工、教師、校長的角色,用火一樣的激情點燃著孩子們希望的烈火;用甘露般的溫馨滋潤著學生們稚嫩而純樸的心田。就這樣傾情教育,汗灑校園,為家庭、為祖國培養出一批批莘莘學子和優秀人才,獲得了“全省優秀中學校長”、“全國教育係統勞模”和“人民教師獎章”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