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乒賽之前的封閉訓練中我練得比較糾結,對參賽有點恐懼,怕自己發揮不好,這種心態影響到了我的訓練質量。吳敬平指導看出了我思想上的波動,在封閉訓練中加強了對我的要求。到了正式參賽的時候,我的心態已經調整到正常範圍,給比賽定的基本任務是不輸給外國人。
在世乒賽中,我雖然完成了基本任務,但在過程中沒有亮點。和其他參賽隊員相比,我在場上的心理波動比較多,掌控局麵的能力比較差,容易出現無謂失誤。打完比賽後,我覺得留給自己總結的東西很多,世乒賽的體驗對我來說很有幫助,是個全新的開始。
通過打世乒賽,我得到了全麵的鍛煉,這些鍛煉不光體現在比賽時,從備戰到真正打比賽時的感覺,對我來說都是個全新的感受。以前我隻是聽大隊員說,在自己真正經曆之後,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平時任何一個細節沒有處理好,在比賽裏都會被無限放大,成為致命的問題。
我在賽前打直通比賽時,對世乒賽的概念還很模糊,在封閉訓練中,當得知參加世乒賽單打的名單中有我的時候,我非常想證明自己,想在每天的訓練和比賽中都能做得特別好,證明我有能力。但因為我沒有經曆過這麼大型的比賽,不知道在封閉訓練備戰中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心態也和以前參加青年比賽完全不一樣,身上還背著想證明自己的包袱,所以人比較鬱悶,心理波動很大,練得也不太紮實。最後通過和教練的溝通,我在參賽前心態平穩了很多。
單打比賽對陣外國人時,我雖然磕磕絆絆贏了比賽,但明顯感覺到,我在前三板中占不到優勢,甚至很多球都是對方先上手,打起比賽時,我感覺特別累,贏一分都非常困難,所有球都是展開和對方打相持。
和張繼科打比賽時,我明顯感覺到自己和他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那場比賽給我最深的感受是,張繼科在很多球的處理上都非常合理,比賽中凶穩關係也處理得特別好,所以從整體上看無謂失誤非常少,牢牢把握住了場上的局麵。而我一旦有一個環節被他抓住破綻,整個人都感覺繃不起來了,會出現很多連鎖反應,以往在比賽中我做得比較好的地方,也變得不堅定了,緊接著我的無謂失誤就會更多,人容易亂,本來很好的勢頭打著打著就沒了。
輸了比賽後,我在看這些超一流選手的比賽時,也能明顯感覺他們和打隊內比賽時的變化,他們的氣場和擊球質量都會提高很多,跑動起來非常靈活,球該打到哪裏他們心裏非常清楚,思路很清晰。
通過這次比賽,我發現了自己比賽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原來打比賽,進入相持階段後打得還可以,但是和頂尖的對手打比賽,經常打不動對方,再加上前三板沒有優勢,我在比賽中就會被對方牽製得死死的。在下一步訓練中,我覺得必須要建立一套自己的發搶係統。我在比賽中經常會出現接發球得分比發球得分多的情況,上手凶一點,其實我對於自己擰的這板感覺還可以,接發球就不是特別虛。但很可惜的是,我以前發球還可以,但是到大賽中,心裏就會嘀咕,不知道我發球後,對方接過來的球會是什麼樣的,這樣就導致我發球總是不穩定,接發球時的壓力就更大,接過去的球就沒有預想的精確。僅僅從這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我在擺脫困難的能力上還存在很大欠缺,也許因為發球和接發球的問題,讓我整個比賽越打越緊張,心態和技術的配合也是我需要加強的。還有一個需要改進的是,通過看頂級選手比賽,我覺得自己的實力還比較單薄,沒有能夠一直連續拉球的能力。得分手段也非常單一,除了簡單的相持,沒有別的辦法,希望可以在接下來的訓練中更加豐富自己的打法,讓自己在場上能感覺有東西可打。
在亞錦賽打團體賽決賽之前,我準備得比較充分,劉指導給我減壓說,上場發揮自己的水平就行,不要有過多的負擔。在比賽打到2比0領先的時候,我感覺有點控製不住節奏,越打越快,第三四局也有很多機會,但整個人感覺心不定,急於拿下比賽,一輸就是一連串。其實這兩局我和對方都沒什麼辦法,就是糾纏著,我特別想贏,但是心理波動比較大。比分到2比2的時候,下來劉指導跟我說,就當作拚一局的比賽,上場後我處理得比較堅決,比分拉開了以後我就穩定下來了。
後麵的單項比賽我表現一般,混雙我和陳夢配合,我們都是右手,在跑位上有一點不舒服,我在比賽裏一直沒有找到感覺,總感覺站得比較遠,很多球我都在後麵拖著,在扛,始終沒有踩到點兒上。單打比賽讓我繼世乒賽以後再次感覺到自己的球很單調,一旦接發球被破壞,我後麵的球都出不來,沒有什麼辦法,很容易就被對方牽製了,這是讓我記憶比較深刻也比較難受的。
參加了亞錦賽,讓我更了解了我自己,知道我在比賽裏會在什麼時候出現怎麼樣的情況。比賽讓我交了學費,我還要繼續從中找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