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這可是嶺南碧石硯?”
小米對文房四寶哪裏有什麼研究,就道,“宮裏賞下來的,我倒是不知道出處。”
倒是隨在後邊的刀嬤嬤笑道,“老奴瞧著就是碧石硯呢,聽說一年隻有四塊的產量,都要進貢到宮裏呢。”
小米點點頭,卻是沒有收回來的意思。
馮氏心裏猶豫了半晌,到底拉了兒子跪地道謝,而沒有把東西還回去。
小米扶了她們起來,就在鋪子裏外轉悠,琢磨著怎麼把女包賣出去。
家裏這一季度的毛絨娃娃也要送來了,以毛絨娃娃的名頭,用來帶動一下箱包生意倒是一個好辦法。
她想到就做,直接要了紙筆,開始畫了圖紙,想要家裏加緊做一批迷你小玩偶,掛在女包上做掛件。這一季的娃娃配件裏也要添加迷你小包包,最好連環故事裏也涉及一些。
這般捆綁式銷售,她就不信那些錢多燒手的貴女們,能抵擋的住這樣猛烈的誘惑。
刀嬤嬤出門時候可是得了鐵夫人的囑咐,別的不怕,就怕小米累到,不過在鋪子裏消磨了一個多時辰,就催著回府。
小米怎麼可能就範,笑嘻嘻撒嬌耍賴,硬是又去街麵兒上轉了幾圈兒,走了幾家點心鋪子,隻等著回去之後,對比一下,再琢磨了各色零食,然後就可以再開她的零食鋪子了。
侯府裏,因為小米這些時日掌廚,卻是不缺的就是各色食材了。聽說小米要烤點心和零食,整個府邸的丫鬟仆役,特別是年紀小一些的,都是興奮莫名。
鐵夫人麵冷心熱,平日待下人很是寬厚,小米更是個大方的。別的不說,這幾日試吃點心,就讓她無意中收攏了眾多的“吃貨之心”。
顯見,她的零食鋪子準備起來之前,這個數字還有很多增長的空間。
城外的小莊,早在酒席之後就開始往外舍苞穀苗了。
一來,如今陽春三月正是播種下苗的好時候,二來,沒幾日就是殿試,李五爺等人也盼著陸謙有個好運氣,揚名京都,光耀老熊嶺的門楣啊。
這等積德行善的大事,自然要在殿試之前進行了。
不同於老熊嶺那邊,周圍十裏八村已經快要把老熊嶺神話了,就是傻子都知道,老熊嶺出產的東西都是好的。
京都這裏卻還是陌生之地,小莊突然發苞穀苗,很多人都不敢上前討要。生怕這苞穀苗有什麼不妥之處,秋時不但沒有豐收,反倒是顆粒無收。
薑還是老的辣。
李五爺聽了翠蘭抱怨,直接把小莊附近的三畝地都種上了苞穀苗。別家的種子還沒下田,小莊的包穀地裏已經是苗高三寸了,澆上一些河水,苞穀苗幾乎是瞬間就又長高一截。
誰家也不會拿糧食這樣的大事開玩笑,見此,很多人就上了門。
你家三畝,我家兩畝,紛紛求了苞穀苗,用竹筐挑了回去。
不過幾日,小莊附近的田地裏就比別處綠了很多,遠遠望去很有提前一個季節的錯覺。
看見的人,免不得要問幾句,於是,陸家仁厚,舍苗送鄉鄰的美名也就傳開了。
有禦史許是活膩歪了,很想用自己的鮮血和帝王的憤怒在史書上書寫自己的名字。
居然扣了陸家一個邀買人心的大帽子,上奏折要降罪於陸家小莊。
封澤看了奏折之後,直接當著幾個閣老的麵兒就把奏折扔進了廢棄筐子裏,顯見是不會采納了。
就在幾個閣老麵麵相覷,為了那個不知死活的禦史慶幸的時候,低頭忙碌的太子又開口了。
“禦史方東進憂國憂民,對民生極有誌向。正巧西南之地缺少牧民之才,選個縣城讓他去放手施為吧。即可下官文!”
誌向?牧民之才?西南之地?
幾個閣老都是低頭輕咳,太子殿下這話說漂亮,卻根本就是變相的流放西南之地了。
那裏土地貧瘠,就是大羅金仙也別想種出好糧食,更別提一個隻會打嘴仗的禦史了。
不過,在朝堂上混跡的,誰都不是小孩子,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價是必然的。
方東進這樣的腦子缺陷之人,流放邊緣地帶也是好事,起碼不必擔心他隨時再冒出個想法,帶累全家遭殃。甚至,還要帶著整個朝堂,承受太子的怒火也說不定啊。
“是,殿下放心。”
封澤沒有再說話,忙碌中很快時間就過去了。
待得日上三竿時候,政事終於處置差不多了。幾個閣老都是偷偷鬆了一口氣,這也就代表著整個躁動的京都終於要迎來寧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