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型金融中的婦女權益問題(1 / 3)

微型金融中的婦女權益問題

理論探索

作者:賈洪文 陳潔

【摘要】 微觀金融的本意是關注貧困農戶,尤其是貧困婦女;婦女權益涉及到性別平等、家庭暴力、艾滋病防控等諸多方麵。本文將基於WOS(Web of Science)和CNKI的檢索結果,將婦女權益作為考量微觀金融的一個關鍵因素,結合文獻梳理和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對比分析,發現國內對於微觀金融中的婦女權益問題在研究方法和研究重點上的特點以及與國外的差距,並對今後的相關研究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 微觀金融 小額信貸 婦女 權益 綜述

一、微觀金融與婦女權益問題概念界定

1、微觀金融概念界定

微觀金融,又稱GB(Grameen Bank,格萊瑉銀行)模式,即孟加拉鄉村銀行模式。國內目前對微觀金融較為普遍的另一種稱呼是“小額信貸”。本文對於二者不作區分。它是通過對貧困農戶,尤其是貧困婦女提供小額、低息、連續的信貸援助,啟動貧困農戶的經營活動、促進貧困農戶自立能力的建設和提升的一種扶貧模式。這一模式自1993年引入我國後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並取得了較明顯的成效。

微觀金融既是扶貧的一種重要手段,亦是低收入者持續增加現金的一種關鍵途徑。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至現在,小額信貸在中國的扶貧及其社區發展領域經曆了短期試驗、匆忙推廣和有問題發展三個主要階段。如果說是否“堅持扶貧”是衡量一個信貸機構是否真實小額信貸機構的主要標準,那麼它是否又做到了“扶助貧困婦女”,就是這一標準的精髓。“我們從孟加拉學來的這個小額信貸,是穆罕姆德·尤努斯教授專門為貧困婦女創設的包括提供小額度信貸在內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鄉村銀行的借款人97%是婦女)”截止到2011年10月份,格萊瑉銀行有834.9萬借款者,其中97%是女性。可見微觀金融的發端與發展都與對貧困婦女的關注緊密相連。移植到中國以後,盡管仍然保留了這一層聯係,“小額信貸實行的貸款性別歧視製度,在享受金融服務方麵,給予貧困婦女更優越的進入條件”;其相關性卻似乎有意無意的被弱化了,微觀金融更多是作為“扶貧”的一種新型投融資方式被熟知。

2、婦女權益概念界定及本文關注點

婦女權益是一個法學概念,它的內涵隨著世界女權主義運動的推動而不斷被充實。可以說,涉及雇傭、離婚、生育權、強奸、家庭暴力、性騷擾、墮胎等方麵的法律,無一不源於女權主義法學運動的成果。我國製定的全麵和係統保護婦女權益的第一部基本法律是1992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婦女權益就是婦女依照我國現有法律、法規的規定所享有的自己可以這樣作為或不作為的權利,以及因行使該權利所帶來的任何利益。狹義上的婦女權益僅指作為女性所特別享有的權利,廣義上的婦女權益還包括婦女作為普通的公民應該享有的權利。本文采用廣義的婦女權益概念。

在外文文獻綜述部分,本文綜合考量作者發文量、文章被引頻次、創新點等多個因素來確定綜述方向。基於WOS的檢索過程中發現,IMAGE(Intervention with Microfinance for AIDS and Gender Equity,針對艾滋病和性別平等的微觀金融幹預)相關作者的發文量及相關文獻的引用次數都遠遠大於相同檢索條件下的其他文獻,所以將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將IMAGE項目的試驗性研究方法進行單獨分析,與其他文獻的經驗性研究方法對比;文章的第三部分是中文文獻綜述;最後的結論部分,總結對比分析了微觀金融及婦女權益相關問題的研究方法、側重點的異同,在此基礎上總結現有研究可能對國內理論和實踐方麵提供的有益借鑒和國內研究可能的拓展空間。

二、國外研究現狀

1、試驗性研究方法文獻綜述(IMAGE項目)

在WOS數據庫微觀金融與女性相關的主題下,按作者發文量降序排列的檢索結果呈現一個明顯的特點。發文量排在前10位的作者中有7人共同署名了6篇文章而領先於其他學者,集中性很強。這6篇文章都與IMAGE(Intervention with Microfinance for AIDS and Gender Equity,針對艾滋病和性別平等的微觀金融幹預)項目有關。IMAGE於2001年6月至2005年3月在南非Limpopo省的農村開展,該項目的目的是確定女性在IMAGE項目中的參與是否會改善家庭的經濟福利、社會資本和女性賦權,從而減少女性在親密關係暴力中的脆弱性。

IMAGE是采用控製變量法,結合問卷調查等多種輔助手段進行的社會科學試驗項目。試驗總共選取了8個村,並兩兩配對(幹預組和對照組),每個幹預組的研究對象按照與借款人的親密度被分為三類予以考察。IMAGE項目結果的分析包括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麵。從試驗開展至今,試驗得到的數據被不斷重新挖掘和多角度分析,得出了很多重要結論。Pronyk,PM &Hargreaves,JR等(2006)從這一整群隨機試驗(cluster randomized trial)總結出結合相關知識訓練(性別角色、家庭暴力、艾滋病防控等)的微觀金融服務會降低親密伴侶關係中的暴力水平,而對於非親密伴侶關係的暴力行為和艾滋病感染案例無影響;Kim,JC&Watts,CH(2007)等針對已經得出的IMAGE會降低親密伴侶暴力水平的結論,尋找其定性和定量的支持性證據,並最終得出結論稱對女性的經濟和社會賦權將會減少親密關係暴力;Pronyk,PM&Kim,JC等對試驗項目的定性和定量結果進行了二次分析,發現IMAGE除了對社會福利、女性賦權和親密關係暴力的影響,還可以減少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為;Pronyk,PM&Harpham,Trudy等(2008)從“社會資本通常會帶來一係列正的社會經濟效益”這一論點的逆向出發,基於IMAGE試驗,論證了社會資本能否被有意識的促進和提升;Kim,JC;&Ferrari,Giulia等(2009)評估了將經濟與健康幹預結合的增量效應,即在微觀金融服務的基礎上附加一個關於性別和HIV的知識項目是否會比單純提供微觀金融服務帶來更多的社會和健康效益;Jan,Stephen& Ferrari,Giulia等(2011)對IMAGE項目進行了成本收益分析,結論是在排除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即使不考慮其社會和發展效益,IMAGE也是經濟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