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陝西文化產業政策(2 / 3)

2004年,陝西省文化廳發出了《關於促進我省音像分銷業規模化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提出了堅持以“壓縮總量、調整結構、規範發展”的基本思路,提高音像製品經營單位開辦的資質標準,規範音像製品銷售渠道,加快正版音像製品批銷網絡建設,扶持發展集中配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出口銷售,提高音像流通企業規模化、規範化經營水平,使我省音像分銷業結構趨於合理,市場走向規範、繁榮。規模化發展的目標是加強宏觀調控,實行量化管理,力爭2005年底前我省音像零售出租單位在總量上有大的壓減,在規模上有大的提升,在效益上有大的優化;大力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音像製品現代經營模式。積極探索新型的經營形態,鼓勵音像製品出口海外。利用我省現有的音像出版、製作、發行資源,通過資產融合,強強聯手,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形態,逐步培育出對市場具有導向性和控製力的音像集團,擴大我省音像業的影響。在積極發展國內業務的同時,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快國產優秀音像製品走出國門的步伐。

2005年4月,陝西省文化廳發出了《關於加強我省網絡文化市場審批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強化行政管理,完善管理製度,探索建立長效管理機製,引導我省網吧等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向規模化、連鎖化、專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具體實行量化管理,控製網吧總量,加強《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管理,實行單體網吧規模控製及審批備案。

2005年,陝西省財政廳、省地稅局、省國稅局印發了《關於支持文化事業發展若幹經濟政策的意見》,《意見》涉及財政投入、稅收優惠、基礎文化設施建設、文化產業、社會捐贈等多方麵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政策支持。

2005年,陝西省財政廳、西安海關、陝西省國家稅務局、陝西省地方稅務局轉發《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文化體製改革試點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若幹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

2005年,中共陝西省委發布了《陝西省文化產業發展綱要》。《綱要》明確了發展陝西文化產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以及發展文化產業的重點區域、行業、園區和基地,以及文化品牌。

2005年,陝西省文化廳發布了《關於命名全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單位)的決定》。命名陝西省歌舞劇院、西安大唐芙蓉園、西安市碑林區書院門古文化街、戶縣農民畫、延安文化藝術中心、安塞民間藝術、鳳翔泥塑、華縣皮影、陝西富平陶藝村、漢中秦巴民俗村、安康龍舟文化園、紫陽縣中國富硒茶觀光園等12個單位為全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陝西省文化演出服務公司、陝西省攝影藝術研究工作室、陝西民間藝術品展銷廳、西安兒童藝術劇院、西安永寧迎賓禮儀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陝西陽光麗都集團、陝西神采演出藝術有限責任公司、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延安培植文化有限責任公司、綏德縣黃土地藝術團、銅川市陶瓷藝術研究所、鹹陽大劇院、鹹陽沙河古橋風情園、安康漢水文化旅遊演藝中心、漢陰縣電影公司、平利縣西河漂流旅遊文化公司、蒲城縣興文麥草藝術廠、宏權皮影工作室、渭南秦源陶藝有限公司、寶雞博雅藝術公司、寶雞先歌力都視聽技術有限公司、千陽縣美苑民間藝術有限公司、陝西丹江世紀漂流有限責任公司等23個單位為全省文化產業示範單位。

2005年,陝西省文化廳發出了《陝西省文化廳轉發文化部等部門關於文化領域引進外資的若幹意見的通知》。《通知》要求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下,進一步規範文化領域引進外資工作,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促進文化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2006年,陝西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貫徹〈國務院關於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若幹決定〉的實施意見》。提出進一步加大文化市場開放力度,進一步放寬投資領域,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止進入的文化領域;進入允許外資進入的文化領域;進入經營性、競爭性和對外開放的文化領域。放寬投資領域和市場準入條件,積極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進入以下文化行業和領域: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參與國有文化單位的改革。鼓勵支持非公有資本投資興建各類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非公有資本可以建設和經營有線電視接入網,參與有線電視接收端數字化改造,從事上述業務的文化企業國有資本必須控股51%以上。非公有資本可以控股從事有線電視接入網社區部分業務的企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