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大力培養有素質的藝術培訓業管理人才,使他們在我省藝術培訓業領域發揮作用。特別是培訓高素質的藝術培訓人才和管理人才,使我省的藝術培訓業發展壯大。
附:典型案例
蘭州軍區西安老戰士大學實錄
1986年,鑒於部隊係統的離退休老幹部大都戎馬一生,老而思文,普遍喜好學習文化知識的需要,蘭州軍區在西安辦了一所老戰士大學。他們以“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健康、服務團隊和社會”為宗旨,以確保老同誌“保持晚節、安度晚年”為目標,繼承和發揚“抗大”作風,全心全意為老幹部服務,在20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團結、進取、創新、求實、奉獻”的校風,探索出一條具有軍隊老幹部教育特點的辦學新路,為老同誌“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開辟了新的途徑,為部隊加強老幹部隊伍思想建設創造了一個新的平台,為部隊和社會兩個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並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典型。
到2006年建校20周年之際,蘭州軍區西安老戰士大學從建校初期的三個分校發展到現在的六個分校,在17個幹休所先後開設34個教學班。在校學員從326人發展到目前的1700多人,平均年齡74歲。20年來,四個駐西安的軍隊幹休所和民政部門管理的軍幹所共3000多名(7000多人次)老幹部及家屬參加了學習。其中,老紅軍、老八路58人,軍職以上老幹部近200人,80歲以上260多人。許多老同誌與學校結下了深厚的感情,790人連續學了10年以上,261對老夫妻同學共讀、共享晚年學習樂趣。
20年來,他們適應老同誌愛好的多樣性,開設了多門專業課程,使大家精勤學習,學有所成。學員創作了3600多幅書畫作品,參加書畫團體在30個省市、54個地縣舉辦的展覽和比賽,有1520幅作品由報刊專輯發表,1260幅作品獲獎,14人的書法作品刻入13省市19處碑林,116人被書畫團體授予書畫家、名人、藝術大師等稱號。134人創作2500多首詩詞作品,在122種報刊專輯發表。101人撰寫223篇回憶錄,在88家報刊發表404篇(次)。59位學員出版了61部著作。還有3人出版了8部小說。7位學員合作編輯的《於右任書法大字典》,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發行。
他們充分發揮老同誌的優勢,使大家學為結合,老有所為。學校成立了老戰士報告團,在部隊和社會上作了2730多場(次)報告,宣講我黨我軍的光輝曆史和優良傳統,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和方針政策。以3000多幅書畫作品,慰問部隊和33個英雄模範連隊、戰鬥英雄和在抗“非典”第一線的北京小湯山醫院。以1萬多冊老戰士撰寫的回憶錄和著作贈送給蘭州軍區各部隊、省市圖書館、軍內外一些院校。大力開展關心下一代工作,學校成立了關心下一代工作協調委員會,與幹休所協調,建起了24個關工委,舉辦了40多期夏令營,600多名青少年參加,資助300多名貧困生在校學習;協助街道辦事處舉辦學生家長學校,3萬多名(次)家長參加培訓。先後有12個關工委被表彰為先進集體,220名(次)學員和工作人員被表彰為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他們通過20年辦學,給眾多老幹部提供了老有所學的平台,充實了老有所養的內容,增加了老有所醫的知識,陶冶了老有所樂的情操,提高了老有所為的本領。大家親切地稱讚學校是“美好的家園”、“溫馨的家園”、“和諧的家園”、“展示才華的田園”。學校越辦越有吸引力、凝聚力。
他們的分校藝術培訓各有所長,各有特點。二分校學員中老英雄老模範比較多,最著名的有參加全國第一次英模代表大會的戰鬥英雄於複祥,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打下四架美軍飛機的二級戰鬥英雄吳勝凱,用螺旋槳飛機打下美軍噴氣式戰機的英雄劉紹基,試飛英雄滑俊等英雄勞模人物。他們就發揮這個優勢,鼓勵、支持學員寫回憶錄,以老英模為主體開展關心下一代教育活動。老英模的傳統報告,老司令劉懋功撰寫出版的《夢回吹角連營》,老戰士李榮生創作出版的《風雪江河畔》、《直五飛藏》,梁瓊編著出版的《山鄉烽火》,劉興文主編出版的《劉鄧大軍二野衛生部直屬醫院征戰紀實》等著作,都在社會上和青少年中產生了強烈反響。他們還成立有舞蹈隊、合唱隊、模特隊、京劇隊,模特隊參加西安市模特大賽獲得兩次二等獎。聲樂班的十三姐妹合唱組,大姐81歲,小妹已67歲,個個勁頭十足,從幹休所演到學校,觀眾紛紛誇獎她們“歌聲亮極了,表演美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