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形成階段(1992-2001)
1992年至2001年底,隨著文化體製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中國文化市場,包括文化產品市場、文化服務市場、文化要素市場和藝術培訓市場等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麵。陝西的藝術培訓業基本形成。
在這一時期內,我省大專院校的藝術培訓趨於正常,中等教育機構的藝術專業學校開始增多,以至每個地市(包括有些縣)都擁有了藝術學校,私人從事藝術培訓的現象也已經普遍。當時,我省的文化工作重點是抓精品創作、抓農村文化建設、抓文化領域改革、抓文化產業開發和文化隊伍素質建設。這五項重點工作的推進開展,都與藝術培訓業息息相關:出精品首先要出人才,各級文化機構都不同形式地抓了藝術創作人才的培訓;農村的文化建設需要成千上萬的藝術人才,這便為藝術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文化領域的改革自然包括藝術培訓業改革,不少部門和個人便開始了藝術培訓業新的嚐試;藝術培訓業是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方麵,文化產業的發展不能不推進藝術培訓業的發展;文化隊伍的素質建設增進了藝術培訓業隊伍的素質建設,這使得我省的藝術培訓業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僅1999年,在國際和全國性重大文化藝術活動中,全省共獲獎91項。這些成績的取得,與藝術培訓業有著十分緊密的聯係。與此同時,一批批經過藝術培訓的新的人才嶄露頭角,使得我省文化藝術事業接力棒的傳遞後繼有人。
1999年,我省慶祝建國五十周年的三大文藝活動更為藝術培訓業提供了生存土壤。一是27台優秀劇節目在西安進行觀摩、公演,最亮麗的風景是一批經過藝術培訓的青年演員的演藝和風采;二是全省範圍內的美術書法展、攝影展、優秀國產影片彙映、送萬場電影下鄉、百萬職工“祖國頌”歌詠大賽、廣場文化周等群眾文化活動,都給藝術培訓業提供了市場,給經過藝術培訓的人才提供了可以展示風采的舞台;三是經過了嚴格的藝術培訓,三個重點劇目及安塞腰鼓、陝北大秧歌等進京參加首都國慶中心會場的演出。
3.發展階段(2002— )
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以此為契機,我省的藝術培訓業進入了一個發展時期。這個時期,我省的藝術培訓業逐漸融入世界市場,經受了市場經濟大潮洗禮的民營文化企業和國有文化企業集團開始與國外藝術培訓業同台競爭。於是,主要針對國有文化事業單位的文化體製改革工作進入了實質性啟動階段。中央關於推進文化產業包括藝術培訓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不斷出台,我省也緊跟中央部署,出台了一係列發展文化產業包括藝術培訓業的政策。這一階段藝術培訓業發展的重點是調整現有的藝術培訓業格局和提高藝術培訓業的整體實力以及國際競爭力,我省藝術培訓業從而迎來了難得的大發展的戰略機遇。
2002年5月10日,在全省文化工作會議上,省文化廳副廳長孫豹隱作了題為《實施藝術精品工程,以豐碩的成果向黨的十六大獻禮》的講話。講話中指出:“據不完全統計,我省去年在國內外各種重大活動中,共獲獎128項……2001年省直表演團體演出超過3500場,觀眾也有大幅度的增加。”他還專門談到了藝術教育和藝術培訓:“以省市藝校為中心的全省中專藝術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專業設置進一步趨於合理,教育水準日益提高。一批具有較高綜合素質,能夠適應社會需要的藝術人才大步走向社會。同時,我廳進一步實施藝術人才培養規劃,加大人才培養力度,與省劇協聯手,在全省範圍內將少兒戲曲小梅花獎的選拔評選活動製度化、規範化。繼續向北京、上海等著名藝術院校輸送單位急需、有培養前途的藝術人才。幾年來,我省共向外輸送學員53名。他們學回來後,已逐步在藝術創作和生產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當年的統計數字中,省藝校和電影學校在努力做大做強藝術教育的同時,積極組織藝術培訓,建設新的項目,年創收超過百萬元。
2004年4月上旬,在西安舉辦的第八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上,陝西的藝術培訓業單獨列項展示,重點是藝術院校培訓的展示及招商、合作項目推介。這一時期,我省的藝術培訓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教育方麵,全省的80多所大專院校(包括民辦)都設有藝術專業,各地市群藝館、各縣文化館的藝術培訓也得到長足發展,特別是音樂、舞蹈、美術、書法等培訓十分活躍。據統計,我省這一時期接受藝術培訓的人員年平均約達4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