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從報紙的生存狀態看,不少生活類報是黨報的子報,仍依靠黨報這個母體維持著生存。也就是說,有些生活類報紙的生存和發展是建立在黨報的物質支持之上的,或者說一些生活類報的發展實際上是黨報的發展;相反,有些生活類子報的萎縮也影響了母報的發展。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子報,黨報會發展得更快一些,更壯大一些。
再次,黨報和行業報的性質和作用是生活類報紙代替不了的。這是因為,黨報和行業報獨有的定位和讀者群以及多年積累的品牌效應和影響力是生活類報所缺乏和沒有的。試想,一大批黨政幹部和公務員沒有黨報看可能嗎?顯然不可能。又如《教師報》擁有一批多年的忠實讀者,取消了《教師報》,陝西的教育勢必受到影響。同樣,如果沒有《陝西工人報》,陝西的工會工作也會被削弱。而這些專業內容又恰恰是當今生活類報紙所缺乏的。
目前西安報業市場是:一枝獨秀《華商報》,晚報餘威今猶在,其他報紙無序競爭。也許這三句話難以準確概括陝西報業市場的現狀,但事實上西安報業市場至今仍未突破這種局麵。捷足先登搶得先機的《華商報》經過奮鬥,如今已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報紙發行量居全省報紙之冠;《西安晚報》作為老品牌的市民報,在西安乃至陝西已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擁有大批讀者;《陝西日報》發行量雖在西安市區有限,但仍然有固定的讀者群。其他進入西安市場的報紙多為生活類報,其中又以城市生活尤其以白領階層為多,競爭激烈的也就是這類報紙。《華商報》因為定位於廣大市民且已獨占鼇頭,獨步西安乃至陝西報業市場。而其他生活類報紙因為當初東施效顰而無效益,無奈而退出廣大普通市民的定位,等於退出了與《華商報》的競爭,而轉向與其他生活類報競爭的白領階層,從而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市場、發行、廣告爭奪戰。
縱觀陝西報業市場競爭,盡管一度很激烈,呈現無序狀態,但都是些報界“小魚”弄潮,泛不起大浪。沒有像外省一些地市的報業大戰引發的價格惡性競爭,愈演愈烈,損傷慘重。相比之下,從宏觀上講我們的報業市場還是規範的,基本上呈發展繁榮的良性態勢。日趨規範的競爭將有利於良性發展態勢的保持。
如果說不盡合理的報業結構導致報業市場的無序競爭,那麼,無序競爭也會引發不正當的競爭。痛定思痛,陝西報業界人士通過反思過去,總結經驗教訓,對過去一些欠妥的無序競爭的做法開始有了清醒的認識。各個報社的領導班子日益年輕化、知識化,在報紙經營上很有一套想法,不論是主業經營,還是拓展多種經營,都有一些不錯的甚或是有新意的思路。有的已在實驗或實踐中。唯一依靠廣告經營的局麵將逐漸打破。總而言之,陝西報業發展較快,呈現繁榮景象,在全國報業具有較大影響,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報業結構不盡合理,尤其是生活類報過多太濫,有待重組壓縮;報業結構的不合理是導致西安市區報業無序競爭的主要原因,而無序競爭又引發了不正當競爭手段的出籠。反過來,不正當競爭手段加劇了無序競爭,無序競爭使報業結構不合理的弊端更加顯現。因此,要規範陝西省報業,關鍵是調整報業結構,這是治本之策;其次是優化報業市場環境,良好的環境有利於報業有序健康地發展;同時糾正和懲治不正當的競爭手段和行為,褒揚公平競爭和優質服務的先進單位,也有利於引導我省報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另外,近年來我省期刊出版業的經營業績也是相對可觀的。從總體上看,我國期刊業的主要收入來源仍然是發行收入和廣告收入兩大塊,由於期刊的廣告版麵有限以及出版周期過長,使得發行收入要遠遠超過廣告收入,即便如此,廣告收入還是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