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陝西紙質傳媒業的市場運營與經營業績(1 / 2)

從全球範圍來看,傳媒產業是新興的“朝陽產業”,特別是在我國,由於傳媒產業自身所具有的資源壟斷性,使得該產業的利潤空間和成長空間都非常巨大。紙質傳媒業作為傳媒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宏觀經營業績將繼續保持適度的增長勢頭。但是在總體業績增長的情況下,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紙質傳媒企業的微觀業績卻會發生巨大的分化,這種狀況在我省體現的也較為突出。

一、圖書出版和發行業的市場運營和經營業績

由於我國的圖書出版業仍然帶有政府的行政壟斷特色,圖書出版實體壟斷著圖書出版的關鍵資源——書號,所以,隻要書號資源沒有采取市場化的配置方式,我省的各大圖書出版實體就仍能保持較好的業績水平,但是,如果要仔細考察一下圖書出版的拓展產業環節,則情況就不會那麼樂觀。

優秀出版資源轉化為更好形式的出版物,不僅隻是新技術的有和無,更主要的是出版單位、策劃編輯的新技術意識、新技術素養。我省絕大多數出版物出版形式單一,以紙介質傳統形式為主,版式設計呆板,裝幀形式傳統平庸。新的圖書形式特別是文化旅遊類多以文圖並茂,附贈光盤,甚至延展到網絡以E—BOOK的形式出現;為攜帶方便,有的出版物以口袋書的形式深受讀者歡迎,讀者享受了方便、超值服務,銷售自然比傳統形式更具吸引力、競爭力。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近年來所做的旅遊類圖書“自助遊”係列、“讀行天下”係列很值得借鑒。

我省多種優勢出版資源對應的有多種出版消費市場,可能是國內的,也可能是國外的;可能是專業的,也可能是綜合的,應該大力加強市場培育。如考古與曆史文化,陝西幾乎是華夏文明的最大寶庫,建立專業化的出版服務平台與讀者服務平台,就能培育專業化的市場與通道;陝西旅遊出版物的開發一直比較散亂,各出版單位如能統籌規劃,協調開發,針對賓館、飯店、旅遊景點等建立標準化陳列展示方式,也能培育專業化市場。

同時還要創新盈利模式。改變單一的紙介質圖書銷售盈利模式,實現多介質出版形式的立體開發,探索圖書出版與專業服務的有機結合,多維度、深層次開發著作權與版權。為此,陝西應著力打造多個具有國際視野和版權開發經營能力的中介機構,為省內各出版單位版權綜合開發進行市場谘詢與綜合服務。

二、報刊出版業的經營業績

報紙出版業的收入來源既包括了廣告收入和發行收入,又包括了以報業為核心的拓展產業鏈所帶來的收入。

由於報業和期刊業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廣告和發行收入,而廣告又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報業和期刊業的收入將直接決定著相關企業的整體業績。據不完全統計,至2006年底,陝西省報紙發行量已達200多萬份,報業年廣告收入近10億元,報紙年印刷收入3億元。

陝西的報紙主要有三大類:一是黨報類,如《陝西日報》、《西安日報》、《寶雞日報》、《榆林日報》等;二是生活類,如《華商報》、《三秦都市報》、《西安晚報》、《西安商報》等等;三是專業類,比如《陝西工人報》、《教師報》、《西部法製報》。盡管是選取各類中有代表性的報紙調研,但陝西報業結構呈錐形分布的情況仍然不難看出,即生活類報數量多,在市場上的份額大,發展速度快;而黨報數量較少,在市場上占的份額小,發展速度慢;專業類或稱行業報多數和黨報情況相似。黨報、生活報和行業報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我們從以下的分析中便可看出這個結論的客觀性。

首先,從大市場的概念講,市場最終是由讀者組成的,讀者是報紙的最終消費者。消費者不僅包括市民,也包括廣大黨政幹部、知識分子、工人農民和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因此從這個角度講,黨報和行業報自有其市場和讀者。從各自的發行總量看也差不了多少,行業報稍弱一些,但其地位卻是無法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