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依托設在楊淩的國家重點高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眾多的國家級農林水科研院所,由國務院23個部委和陝西省共同建設。在這個不到4平方公裏的楊淩,聚集了農、林、水、牧領域64個學科的4000多名科教人才;楊淩在農作物育種、旱作節水農業、植物保護、家畜生殖內分泌與胚胎工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荒漠化防治、植物資源的保護及綜合利用等方麵的研究居中國領先水平,部分研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據不完全統計,在這裏共培育了5000多項農業科技成果,成果推廣轉化產生的經濟效益累計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
中國楊淩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簡稱為楊淩農高會),依托國內唯一的國家級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和聞名世界的楊淩農科城的農業高科技成果和產業優勢,自1994年起,每年11月5日至9日在陝西楊淩農業高技術產業示範區定期舉辦。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商務部、教育部、農業部等17個部委和陝西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楊淩農高會,經過13年的發展,已從一個區域展會成長為全國農業科技展會的知名品牌,成為國家支持的唯一全國性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並與北京科博會、深圳高交會、上海工博會齊名,成為中國四大科技展會之一。
13年來,楊淩農高會在科技部、商務部、教育部、農業部等17個主辦部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等七家協辦機構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創新辦會理念和模式,提高辦會層次和水平,以服務“三農”為立會之本,凸顯出鮮明的“農”字特色,在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使用技術和產品推廣、投資和合作、農業信息發布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的農業高新技術與產品的交流交易,為眾多的農業科研機構、涉農企業、投資公司和農民朋友廣泛接觸,加強合作,搭建起了穩固的國際化交流平台,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廣泛的社會效益,對促進全國農業科技發展,對加快陝西和西部廣大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為我國切實解決“三農”問題,都產生了十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被譽為中國農業科技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
二、基本情況
首屆楊淩農高會,由陝西省政府主辦,陝西省科委與原武功農業科研所承辦,於1994年10月18日至23日在陝西楊淩舉辦。當時一無場館,二無設施,主辦單位白手起家,在楊淩選攤搭棚,設臨時攤位400多個。省內37個代表團與18個省市組團參展參加了農高會,另有四個國家20名外賓參觀了農高會。參展成果項目1600個,參觀洽談21萬人次,其中農民占80%以上,成交額1.65億元。
2000年,第七屆楊淩農高會在新建展館——楊淩國際會議會展中心舉辦。此次會展由科技部等16個部委和陝西省政府主辦、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4個國際組織協辦。共設展位1094個,集中展示了4000多項農業科技成果,全國22個省市區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歐盟、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26個代表團參會,共接待各界客商、農民、學生、職工120萬人次,促進項目洽談成果及產品交易總額133億元,利用外資項目21個,總金額1.86億美元。農高會期間還成功舉辦了農業高新科技論壇、科技書市、人才交流,百名專家農業實用技術講座,直接培訓農民5600多人,專家谘詢1.56萬人次,並舉辦了科技成果拍賣等活動。
2001年,第八屆農高會設有高新技術、種子苗木、農業機械、實用技術、人才交流等七個專題展覽,共設置展位1508個,展示高新農業、生物技術、節水農業等八個領域、4000餘項科技成果,其中高新科技成果項目占40%以上。共有16個國家部委、31個省市自治區,及美、法、日等25個國家和地區客商參會。共接待國內外各界人士及省內外農民群眾130萬人次。安排高新科技論壇12場次,聽眾達萬餘人次,舉辦實用技術培訓會65場次,863農業智能化培訓會10場,直接培訓8000多人次,組織了300名專家現場谘詢服務,谘詢人數超過10萬人次,網絡發布信息2萬條,網上點擊46萬人次,人才交流提供招聘崗位2250個,達成求職意向5027人次,項目洽談、技術成果及產品交易總額151.66億元,其中合同額78.98億元。
2002年第九屆楊淩農高會舉辦,展會緊緊圍繞“用科技推動中國農業產業化”這個主題,充分發揮展示、洽談、交流、研討的功能。設有高新技術、實用技術展覽以及農業機械等七個展區,展覽總麵積超過30000平方米,共設室內展位1063個,室外展位140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農業生物工程、設施農業、農業機械、畜牧和林業苗木等五個主要領域的6500多項科研成果和項目。18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以及美國加州等涉農高校也帶來了眾多的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參展。舉辦農業高新科技論壇9場次,聽眾達6000多人次,舉辦實用技術講座85場次,直接培訓人數一萬多人次,舉辦農民創業論壇八場次,聽眾達3000多人次,組織百名專家現場技術谘詢服務活動,谘詢人數超過10萬人次;征集農業科技需求信息619個、農業生產技術難題78個;示範基地合作意向93個;到會的海內外投資商200多家,項目單位350餘家,達成合作意向272項,金額30億元;技術成果及產品交易總額196.1億元,其中合同額63.6億元;簽約項目57項,金額26億元;網上發布信息1.26萬條,網上點擊近20萬人次;95家企事業單位提供招聘崗位1180個,達成求職意向合同5428人次;參會參展的客商和群眾達到了146萬人次。在實現政府、企業、科技工作者、農民和周邊經濟多方共贏方麵取得了可喜成效。
2003年第十屆農高會,以“科技、創新、產業化”為主題。全麵彙集和展示國內外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及產品。展會設立的主要展覽有農業高新技術及國際交流展,農業創新與推廣展,種植農資、農產品及加工展,畜牧業展,農業機械展,種苗林木展,種子專業展等;國務院外國專家局組織全國引智示範基地進行項目展覽;展會設有1000個室內展位和5000平方米室外展區,有7000多項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和實用技術及產品、項目展示交流。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的1000多家企業和單位,美國、日本、法國、德國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會參展。5天展會期內,共接待來自國內外科技界、金融界、涉農企業界和農民群眾110萬人次,共促成項目洽談1318項,技術成果及產品交易總額167.8億元。展會圍繞新形勢下我國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遇到的問題設立了六次“農業發展戰略與政策”、“資本市場與農業發展”、“中小企業”、“農民創業”、“縣市產業發展”等論壇。其中“現代農民創業論壇”農業專家谘詢培訓活動20場次。
2004年第十一屆農高會,來自巴西、澳大利亞、荷蘭、以色列等18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以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1000多家單位和企業參展參會,5000多項高新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項目在農高會上進行了展示和交流,12位國內外知名專家、政府高層人員、傑出農民代表和企業界人士應邀參加高新科技論壇和農民創業論壇演講。5天展會期內接待了來自國內外科技界、金融界、涉農企業界和農民群眾110萬人次,共促成項目洽談、技術成果及產品交易總額167.8億元。本屆農高會共組織了兩場集中簽約和四場專場簽約,簽訂合同與協議166項,涉及五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23個省、市、區。大會共促成項目洽談、技術成果及產品交易總額167.8億元。其中,合同項目金額達86.3億元,利用外資1.15億美元。
閉幕式上,中國楊淩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組委會還授予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天然菊酯農藥產業化新技術”等四項農業科技項目“後稷特別獎”,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稻麥研究所的“超級雜交水稻‘Ⅱ優航1號’”等51項農業科技項目獲“後稷獎”。
2005年第十二屆楊淩農高會,共展出5000多項農業高科技成果,來自美國、法國、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1000多家企業參加展會,共簽訂合同與協議257項,促成項目洽談、技術成果及產品交易總額188億元,99項農業科技成果獲得了本屆農高會“後稷”獎項,其中有12項成果獲得“後稷特別獎”,87項成果獲得“後稷獎”。5天展會期裏,共接待來自國內外農業科技界、金融界、企業界、政府部門代表和省內外農民群眾和各界人士120多萬人次,展會期間舉辦了中外農民創業論壇、農業科技推廣係列講座、“一村一品”國際研討和成果展覽。
2006年第十三屆楊淩農高會,以“新技術、新農村、大市場”為主題,共設室內展位1200多個,室外展覽麵積2萬平方米,集中展示了農作物良種、設施農業、農業機械、畜牧、農產品加工、農業信息技術等領域的技術、產品與項目。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日本、韓國、西班牙、英國等13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以及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1000多家單位和企業參展參會;5000多項高新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在農高會上展示交流;共簽訂合同與協議40項,促成項目洽談、技術成果及產品交易總額198.8億元。其中,合同金額127億元,利用外資5.9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