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大唐第一辯論賽(五)(2 / 2)

“這不可能。”李景遂如同看瘋子一樣望向林楓,如果不是有前麵林楓打下的良好印象,他都要直斥其荒謬啦。

“哈哈,對於士兵來說,我們以前打仗都是平時發軍晌、戰後發撫恤,如果把利益擴大一些,改變發放方式,讓他們戰後自己拿呢?比如說,每打一場勝仗,就分給一名士兵一畝地,而地在對方的疆域內,你打下來了,就是你的。打敗了,就沒有。土地可謂是每一個農民的終極追求,相信他們會考慮賭一把吧?比如說富商,將士地、礦產作為預期收益抵給他,相信他們也會十分樂意提供錢糧吧?”林楓將自己關於軍隊變革的一些思路換了一種方式說出。

“你的說法,也太……”李景遂和其他人都瞠目結舌地看著林楓。

“為什麼不敢嚐試呢?天下往來,皆為利也,我們就要用利益去驅動他們。如果創新推出這些舉措,我們恐怕將培養出天底下最瘋狂、最愛戰的士兵,我相信,到時,別說是淮河之北,天下之在,我們那裏都闖得!”林楓大聲說道。曆史上,終南唐一朝,其軍隊未能打過淮河界線。

“林愛卿,你的提議總是很驚天動地。恐怕我們得好好商量一下才行。”李璟無奈地搖頭,這林楓天馬行空的思路讓他們都有點應接不暇。

招賢十題中,因頭三個主要涉及思想認識,所以林楓用了很大的精力來解釋,再向後講解,那速度就快多了,特別是李璟他們開始習慣性地認可林楓的想法可行之後。

第四條,是向全國征集最高產的農作物。這是林楓為了讓南唐農民從土地上解脫和兩年後的三年大旱準備的。雖然說最高產的紅薯此時還遠在美洲,但印支半島的占城稻可是就在那裏擺著呢,而這時的船隻早就可以遠航到印支半島啦。

第五條是向天下征集高效的種植方式和農具。雖然當時農耕已經有了唐代發明的曲轅犁,但在林楓看來,這些還遠遠不夠。

第六條是向天下征集一種可以紡織棉花的器械。從南北朝起,棉花和棉布的記載就有很多,但那時棉布還未普及開來,種植棉花的地區也僅僅局限於新疆、雲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區。直到宋朝末年和元朝初年,棉花的種植才開始迅速向長江中下遊和陝西地區傳播。

第七條是向全國征集省力高效的動力設施。雖然中國古代風力、畜力、水力、熱力都有所進展,但在林楓看來,都太慢。他需要找一些真正懂行的人,再用現代的動力開發思路撩撥他們一下就成了。

第八條是向全國征集最鋒利的武器。這一條是林楓也為孫錯準備的,也是他自己這麼長時間一直在謀劃的事情。

當然,這一條遭到了李景遂、李弘冀的質疑。李弘冀的理由很簡單,天下最好的武器隻會在將作監裏產生。林楓隻好拿自己的官位與他打了一賭,林楓可是對自己和孫錯弄出來的最尖端武器充滿了信心。

第九條是向全國征集海上引指航向的儀器和地圖。宋以前的航海指引,一般是憑天象、天體識別方向,夜以星星指路,日倚太陽辨向。這一條也是林楓為自己準備的,他準備與方家合作,將指南針、海圖先給鼓搗出來,將方家徹底拉到自己的船上來。

第十條是向全國征集各類礦產勘察高手。這是為以後的各類礦物開發作準備。

“這十條建議,前三者征集真正有思想、有才幹的人才,後七條都是征集民間真正的實幹家、創新者。當然,微臣建議不局限於此,隻要是對國家、社會、民眾有利的發明或創造都以接受。微臣的設想是以三個月為限,向全天下征集,我們可以給優秀者獎官、賞金,然後將這些人集中起來,成立大唐科學院,集中研發最新、最厲害的科技。”林楓興致勃勃地作了最後總結。

“好宏大的構想!林愛卿,朕對你的腦瓜子開始好奇了,這些都是怎麼想出來的?得林楓,實乃我大唐的福運啊。”李璟不由得感歎!

李景遂也是撫掌大歎。

“好,這十題立意均是為國為民,朕基本上都允了,景遂,將招賢十題也作為辯論賽的一部分,論定後頒之全國,想來,天下英才將俱至我大唐矣。”李璟興致大發,仿佛看到了蓬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