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是著名的音樂大師,而希特勒則是一個慘無人道的戰爭販子。“嫁給希特勒”,誰也沒有想到她有如此令人驚異的回答。正當聽眾極為不解的時候,楊小姐卻來了一個90度大轉折,使聽眾不禁對她機警的回答、敏捷的思維,感到由衷佩服。
迂回法的幽默技巧,要害在於迷惑對方,然後給對方一個完全相反的解釋。而這個解釋要事先埋伏在迷惑他的語言中,而這種埋伏的語言必須是有可能作正麵和反而兩種解釋的。
4、爭執僵局,巧妙化解
在社會交際活動中,由於交際雙方彼此缺乏了解以及種種突發事件的存在,往往會導致衝突、爭執或僵持場麵,這個時候如果沒有人站出來打打圓場,那麼就很可能輕則陷入尷尬,引起一方或雙方的不快,幹擾雙方溝通交往的正常推進;重則甚至影響到彼此的關係和友情,把本要合作解決的事情搞砸。化解這樣的局麵,就需要有一定的口才專長。
諸葛妙語:
諸葛亮上了《出師表》……後主看了以後說道:“丞相剛剛南征完,長途跋涉,還沒有坐下來好好休息一下;現在又打算北伐,恐怕你的身體和思想都會受不了。”諸葛亮:“我接受先帝把你托付給我的重任,從來不敢有所怠慢。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不趁這個時候去討伐賊人,從而收回中原,還要等待什麼樣的時機呢?”突然太史譙周說道:“我昨夜觀看天象,北方氣勢正盛,星相也顯示非常明亮,先不要算計他了。”又問諸葛亮:“丞相你也懂得天文,為什麼要強行(逆天而行)北伐呢?”諸葛亮:“天數變化無定,怎麼能夠拘泥不知道變通呢?我現在隻是先駐紮部隊在漢中,然後看對方的動靜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麵對太史譙周的質問,如果諸葛亮針鋒相對,加以反駁,勢必會引起一場爭論,而原本就猶豫不決的後主劉禪很可能就會取消進兵的決定,往後放一放再說,這樣也會打亂諸葛亮的全盤計劃。在這裏,諸葛亮並沒有和對方爭執,而是轉移話題,巧妙地化解了即將出現的爭執,等於自己退讓了一小步,給了對方麵子,對方自然也不好再堅持,於是後主也同意了諸葛亮進兵的決定。
古為今用:
由此可見,在交際中把握對方的心理,審時度勢,然後憑借恰到好處的交際口才來化解爭執與僵局,這確實是一項值得重視的能力。
(1)緩和僵局,妙語脫困
對引起尷尬的事件進行機智的解說,使嚴肅的話題詼諧化,可以緩和尷尬的局麵。
在現實生活中,過於嚴肅和枯燥的東西往往不易為人們所接受,所以人們會想方設法把它變得靈活些、有趣些。例如一本嚴肅的科技類圖書,人們可以通過插圖的設計和版式的調整來把它變得活潑可愛一些,從而讀者樂於閱讀。在交際場合中也是一樣,如果某個較為嚴肅、敏感的問題搞得交際的雙方都很尷尬,甚至於阻礙了正常交際的順利進行時,同樣可以暫時讓它“委屈”一下,通過幽默的解說將其詼諧化,利用它把原來被它搞僵的場麵激活,使交際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20世紀50年代一次國宴,德國外賓看見一道湯菜內的筍片呈法西斯的標誌放置,感到迷惑不解,於是詢問周恩來總理。周總理一看,發現是我國民族圖案中類似的標誌在湯中翻滾造成的,便解釋道:“這不是法西斯標誌,是中國傳統圖案,叫‘萬’字,象征福壽綿長,是對客人的良好祝願!”接著又風趣地說道:“就算是法西斯標誌也沒有關係嘛!我們大家一起來消滅法西斯,把它吃掉!”聽了這機智巧妙的解說,賓主哈哈大笑,氣氛更加友好熱烈,這道湯菜很快就被吃了個精光。
在周總理接見外賓這一交際活動中,中國傳統圖案“萬”字符由於與法西斯的標誌極為類似,結果成了製造尷尬局麵的導火線。法西斯的標誌“出現”在宴席上,這一事件當然令賓主都感到不悅,於是周總理使用了“將嚴肅問題詼諧化”的幽默技巧,在對“萬”字符進行解說之後,號召大家一起吃掉法西斯,結果一下子令僵化的氣氛活躍起來,賓主雙方的尷尬與疑慮頓時煙消雲散。
(2)尋找借口,擺脫窘境
換一個角度或找一個借口,證明對方有悖常理的行動在某情境下的合理性,可以擺脫窘境。
人們之所以在交際活動中陷入窘境,常常是因為他們在特定的場合中作出了不合時宜、不合情理或有失身份的舉動,而旁人又往往不便於直接指出這種舉動的不合理性,於是進一步導致了整個局麵的尷尬或僵持。在這種情形下,最行之有效的打圓場方法莫過於找一個角度或借口,以合情合理的依據來證明對方的舉動在此時此刻是正當的、無可厚非的。這樣一來,個人的尷尬解除了,正常的局麵也得以繼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