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圓術:話有失足,圓之有道(2)(2 / 3)

馬雅柯夫斯基的詩歌深受蘇聯人民的歡迎,但也引起了一些淺薄無聊的文人對他的嫉妒與攻擊。在一次會上,有人不懷好意地指責他道:“你的詩裏為什麼都是‘我’字當頭?我要怎麼樣,我要怎麼樣!可見你是個極端的個人主義者!”

馬雅柯夫斯基覺得可氣又可笑,他笑答:“為什麼詩中不能用第一人稱——‘我’呢?當你向心愛的姑娘求愛時,你到底是說‘我愛你’,還是說‘我們愛你’?”這話機敏幽默,回擊有力,使挑釁者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可見,幽默除了能助你擺脫困境以外,還能出奇製勝,但這手絕招也並非是名人的“專利”,任何人隻要有心,都可以用巧妙有趣的話語和方式緩解矛盾,回擊挑釁。在一輛行進中的公共汽車上,由於車子突然緊急刹車,車廂裏有個人猝不及防,撞到一個姑娘身上。姑娘責怪他說:“德性!”那個立刻解釋道:“對不起,這和‘德性’無關,這是‘慣性’。”這話引起乘客們一陣笑聲。“德性”是罵人缺德,這個意思那個人當然知道,但在這種場合下一本正經地對姑娘解釋,或是回敬她一句不好聽的話,很可能引起爭吵,陷入更加窘迫的境地。而一句“慣性”既是對自己沒有穩的科學解釋,又是對姑娘罵人話的最好糾正與回敬,具有無可爭辯的準確性和說服力。

在社會交往中,幽默是一份上好的禮品,能彈去不快,增添人們的歡樂,還能巧妙地擺脫自己或他人麵臨的窘境。

一次,某君陪女友到商場買衣服。當挑選到第四件時,營業員已麵色不悅。某君心平氣和地說:“不是說百問不煩,百拿不厭’嗎?我們才拿了四次,離一百次還差九十六次,遠沒達到規定的標準。”營業員說:“你要挑一百次,我們還做不做生意?”某君笑道:“哪能呢?挑一百次我們自己先就累死了。哎,建議你們把服務公約改為十次,我們顧客沒有精力完成一百次。”營業員忍俊不禁,終於露出了笑容,從而避免了一場爭吵。

總之,幽默常常能使你化幹戈為玉帛,處尷尬而輕鬆,為你融洽氣氛、協調氣氛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應對困境的幽默方法很多,下麵介紹幾種主要的方式:

(1)調侃法。調侃法就是以一種輕鬆調侃的態度,隨心所欲地對一個問題進行自由自在的解釋,硬將兩個毫不沾邊的東西捏在一起,造成一種不和諧、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在這種因果關係的錯位和情感與邏輯的矛盾中,產生幽默的效果。

在一次中外記者招待會上,一次西方新聞記者問陳毅:“請問,中國最近是用什麼武器打下美製U-2型高空偵察機的?是導彈嗎?”

對於這個涉及國家軍事機密的問題,完全可以用“無可奉告”來回答,但陳毅並沒有這樣說,而是幽默風趣地舉起雙手在空中作了一個動作,然後帶著幾分俏皮說:“記者先生,我們是用竹竿把它捅下來的呀!”一句話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用“竹竿捅下飛機”是絕對的天方夜譚,是荒謬的,但在當時特定的環境下卻不失為一種精彩的回答,從而產生了強烈的幽默感。

在一次宴會上,有人問魯迅:“先生,你的鼻子為什麼是塌的?”

魯迅笑著回答:“碰壁碰的。”

這個回答,既有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又有對自己生活坎坷經曆的嘲諷,並與這樣一個具有醜的因素的自然生理結合在一起,便產生了幽默感。

當年基辛格訪華時,曾給周恩來總理出過一道難題:“我們美國人都昂著頭走路,而你們中國人卻喜歡低著頭走路。這是為什麼呢?”周總理哈哈一笑,風趣地答道:“那是因為我們中國人是上山,你們美國人是下山,走下坡路的緣故!”

基辛格語帶玄機,而周總理則代形表意,暗指中國前途廣闊,美國則每況愈下,幽默之中顯示英雄本色。

(2)有意歪曲法。有意歪曲幽默術就是真假並用、褒貶並用、正反並用,以曲折的、間接的、而且帶有很大的假定性,把你的意見小作歪曲,使之變成耐人尋味的樣子,通過歪曲形式來使對方領悟你真正意思的一種幽默方法。這種手法往往能夠收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有一年在“香港小姐”半決賽中,主持人問:“請問楊小姐,假若你要在下麵的兩個人中選一個做你的終生伴侶,你會選擇誰呢?這兩個人一個是肖邦,一個是希特勒!”這個問題令人兩難。選擇前者或後者,均有缺憾,明顯是一個陷阱。但見楊小姐毫不猶豫地說道:“我會選擇希特勒!”楊小姐的回答引起了聽眾和記者的騷動,有人問:“你為什麼選擇希特勒呢?”楊小姐從容地回答:“我希望能感化希特勒。如果我嫁給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戰肯定不會發生,也不會死那麼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