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辯術:柔舌能退百萬兵(5)(1 / 3)

王朗說:“久聞你的大名,現在終於很榮幸地見到了你。你既然知曉天數,明辯形勢,為什麼要沒有原因地起兵呢?”諸葛亮:“我奉皇帝的命令討伐奸賊,怎麼能說是沒有原因呢?”王朗說:“天數是在變化的,朝代的更替,是歸屬於有德行的人,這是一個自然規律。自從桓帝和靈帝以來,黃巾軍造反,天下的人無不趁勢而起,來爭奪機會。到了初平、建安年間,董卓又開始造反,李傕、郭汜作亂;袁術在壽春盜用皇帝的名義,袁紹在鄴上號令群雄;劉表占據了荊州,呂布獲得了徐郡;盜賊象蜜蜂一樣群起,奸詐的豪傑就鷹一樣橫行;國家就象堆起來的雞蛋一樣形勢危急,世道有顛倒的危險。我的主公太祖曹操,掃平天下消滅諸侯,百姓順服,四方都稱臣。並不是憑借他的勢力強行奪取的,而是天注定要讓他做皇帝。現在的世祖文皇帝,文武全才,繼承了皇位,是順著天意和人心的。他效法堯和舜,雖然身處中原而統領著其他的國家,這難道不是因為他的德行嗎?現在你有很大的抱負,又有很高的才能,自己把自己比作曆史上的名臣管仲、樂毅,為什麼卻要逆天而行、背離人心來做事呢?難道你就沒有聽說一句古話叫‘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嗎?現在我們大魏國有部隊上百萬,良將上千員,那些腐敗的草的微弱光芒,怎麼能和天上的滿月相比呢?你可以改變立場放下兵器來投降,還可以得到一個侯爵的職位。同時因為沒了戰爭,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富裕安定,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

諸葛亮坐在車上大笑道:“我以為一個漢朝的忠心的老臣,能夠說出什麼高明的見解,沒有想到卻說出這樣下等的話!我有一席話,你們都仔細聽好:過去桓帝和靈帝的時代,一些宦官作亂;致使國家動蕩年景惡劣。黃巾軍造反以後,接著又是董卓作亂,跟著又是李傕和郭汜的叛亂;他們綁架漢朝的皇帝,殘暴地殺害百姓。最終使得宮廷之中,濫竽充數的人坐了高位,品德低劣的人成了主人。那些狼心狗肺的人,滿世界都是;奴顏婢膝的小人,紛紛掌握了權力。以致國家危急,百姓遭殃。我向來熟悉你的所作所為:你家世代居住在東海海邊,當初因為是孝廉才被舉薦為官;理應尋思報效,為國效力,安定漢朝,輔助劉氏皇帝;怎麼能夠反過來去幫助叛賊,一同去篡奪皇位!你的罪惡極大,天地都不能容忍!天下所有的人,都願意吃你的肉以泄氣忿!很幸運的是上天並不願意看著漢朝滅絕,我的主公昭烈炎皇帝統一了西川並且稱帝。我現在奉第二代君主的命令,起兵來討伐你們這樣的賊人。你既然作為隻會向奸賊獻媚的人,理應當收斂行為,隻圖個衣食無憂;又怎麼敢在兩軍陣前,隨便地講什麼天數!白頭發的老匹夫!長胡須的老奸賊!你馬上就要死去,還有什麼臉麵去見先朝的二十四個皇帝!老奸賊快快回去,教你們的主子來與我一決勝負!”王朗聽完這一番話,怒氣填滿了胸膛,大叫一聲,從馬上栽下來就死去了。後來有人寫詩稱讚諸葛亮: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在兩軍陣前,人與人之間,不是朋友,便是敵人。這不但體現在戰鬥中,而且也體現在言語交鋒上。諸葛亮與王朗之間本無過節,但兩者服務於兩個不同的陣營,且是互相敵對的關係,所以諸葛亮對這個對手並沒有手下留情,相反,針鋒相對,以毒攻毒,對對手窮追猛打,利用言語把對方的“華麗外衣——漢末名士”給一層層地給扒了下來,揭穿對方是一個反複無常的小人。這對於極重名節的古人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王朗不可避免地敗下陣來。同時通過這一“罵”,諸葛亮的嘴上功夫也深深地植根在魏國每一個將士的心底。

古為今用:

辯論中有一個技巧,那就是利用對方的荒謬邏輯,去駁斥對方的無端指責。

歐布裏德是古希臘有名的詭辯家。一次他向鄰居借了一筆錢,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好像什麼事都沒有了。鄰居找到他時,隻聽他輕飄飄地說:

“沒錯,我是向你借過錢,可你要知道,萬物都是在變化的,從前的我絕不是現在的我,從前的你也不是現在的你,因此我沒有義務為從前的那個我還錢,而你也沒有資格替從前的那個你追帳。你找錯人了。”歐布裏德得意地瞅著這位鄰居。

鄰居一聽,二話沒說,抄起棍子把他狠狠地教訓了一頓。歐布裏德吃了大虧,叫嚷著要去告官。鄰人說道:“你看明白了,我不是過去的我,你也不是過去的你。就像你剛才說的,萬物都在變化,現在的你有什麼資格替過去挨打的你要求現在的我替過去打人的我負責?”歐布裏德反倒被鄰居給繞糊塗了,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

靠詭辯擺脫責任,純屬徒勞,因為本身詭辯者的邏輯就建立在一種錯誤的基礎上。就好像建造房子,把地基選擇在沙灘上,建起的房子又怎麼會牢固呢?所以麵對詭辯,不要亂了手腳,隻要依照對方的荒謬邏輯,以牙還牙,就會讓他無法自圓其說,最終理屈詞窮。這種以毒攻毒的辯論方式,還有一個好處:它可以使你的意識不被對方左右,始終占據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