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辯術:柔舌能退百萬兵(2)(3 / 3)

(5)釜底抽薪

刁鑽的選擇性提問,是許多辯手慣用的進攻招式之一。通常,這種提問是有預謀的,它能置人於“兩難”境地,無論對方作哪種選擇都於己不利。對付這種提問的一個具體技法是,從對方的選擇性提問中,抽出一個預設選項進行強有力的反詰,從根本上失敗對方的銳氣,這種技法就是釜底抽薪。例如,在《思想道德應該適應(超越)市場經濟》的辯論中,有如下一輪交鋒:

反方:……我問雷鋒精神到底是無私奉獻還是等價交換?

正方:對方辯友這裏錯誤地理解了等價交換,等價交換就是說,所有的交換都要等價,但並不是說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換,雷鋒還沒有想到交換,當然雷鋒精神談不上等價了。(全場掌聲)

反方:那我還要請問對方辯友,我們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還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為人民服務難道不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嗎?(掌聲)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請君入甕”之意,有備而來。顯然,如果以定勢思維被動答問,就難以處理反方預設的“兩難”:選擇前者,則剛好證明了反方“思想道德應該超越市場經濟”的觀點;選擇後者,則有悖事實,更是謬之千裏。但是,正方辯手卻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設定,反過來單刀直入,從兩個預設選項中抽出“等價交換”,以倒樹尋根之勢徹底推翻了它作為預設選項正確性,語氣從容,語鋒犀利,其應變之靈活,技法之高明,令人歎為觀止!

當然,辯場上的實際情況十分複雜,要想在辯論中變被動為主支,掌握一些反客為主的技巧還僅僅是一方麵,另一方麵還需要仰仗於非常到位的即興發揮,而這一點卻是無章可循的。

5、反駁也要笑容滿麵

在與別人進行辯論時,常常要反駁對方的無理觀點。雖然,反駁也不是一件難事,但是,難就難在要帶著微笑反駁對方,並讓對方順利地接受你的觀點,這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你需要擁有一定的口才技巧方可讓對方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觀點。

諸葛妙語:

看看諸葛亮在東吳舌戰群儒時,對東吳名士陸績的表現。

陸績:“曹操雖然是挾持著皇帝(假借他的名義)來命令其他的諸候,但也是從前相國曹參的後代,而劉備雖然自己說是從前中山靖王的後代,卻沒有辦法去證明這件事的真偽。(在未出名之前)隻不過是一個編織草席販賣草鞋的小生意人,他拿什麼來與曹操抗衡呢?”(見事態嚴重,對答稍有不慎會影響到自己主公的名譽)諸葛亮故意裝作輕鬆地笑著說道:“你難道就是別人所說的在袁術所舉行的宴會上懷中藏了柑桔的那個人嗎?請你安坐,聽我一句話:曹操既然(象你所說的那樣)是曹相國的後代,那他的家庭世代都是漢朝的臣子;如今的曹操卻耍弄權術,欺負當今的漢朝皇帝,(他這樣的人)不但是眼中沒有皇帝,而且蔑視他的祖先(對漢朝的忠誠),不僅僅是漢朝的亂臣賊子,還是他曹氏家族的共同敵人。(與他相比)劉備卻是堂堂正正的皇帝的後代,當今的皇帝曾經按照皇帝的家譜來賜給他爵位,怎麼能夠說沒有辦法證明他是真正的皇室後代呢?況且以前的漢高祖在未成為皇帝之前也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亭長,最後卻得到了天下。以編織草席和販賣草鞋為生,又怎麼會認為是對自己的羞辱呢?你的看法隻不過是小孩子的見解,不足以拿來與高明的賢士共同討論大事!”

諸葛亮麵對陸績對劉備出身的質問,雖然這個問題並不關係到自身,但是卻關係到自己所扶持的人的名譽,諸葛亮義不容辭地進行了辯駁。諸葛亮從對方的觀點出發,拿對方的觀點去駁對方的觀點,他運用的是“搬起對方的石頭砸對方的腳”的方法,使得陸績無言以對。同時他還是帶著笑容去反駁對方的,讓對方很容易地接受了他的觀點,從而取得了辯論的最終勝利。這是一場完勝,無人可以替對方解圍。

古為今用:

(1)偷換概念進行反駁

一位日本政治家在演講時,遭到當地某個婦女組織代表的指責:

“你作為一個政治家,應該考慮到國家的形象,可是聽說你竟和兩個女人發生過關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頓時,所有在場的觀眾都屏聲斂氣,等著聽這位政治家的桃色新聞。

政治家並沒有感到窘迫難堪,而是十分輕鬆地說道:

“不止兩個女人,現在我還和五個女人發生‘關係’。”這種直言不諱的回答,使代表和群眾如墜霧裏雲中,迷惑不解。

然後,政治家繼續說:

“這五位女士,在年輕時曾照顧我,現在她們都已老態龍鍾,我當然要在經濟上照顧她們,精神上安慰她們。這五位女士就是我的家人。”

結果,那位代表無言以對,而觀眾席中則掌聲如雷。

這位政治家表麵上甚至都沒有反駁那位代表,他的高明之處在於“偷換概念”,把代表口中意指不正當男女關係的“發生關係”,偷換成他口中正當的報答和支持的“發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