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哦,鄉音2(2 / 3)

蔣澤民說:“實際上,父親內心很思念老家的院落與花木,每次寫信,都讓我寄些庭院裏的花瓣、樹葉之類。我接他回家,卻不同意,不知為什麼。”

馬繼業問:“你知道令尊這些年在新疆的工作情況嗎?”

蔣澤民搖搖頭,“他從來不說,也不準別人問。”

“令尊是難得的高貴學者,不但有鑽研精神,而且,還善於思考,他徹底擺脫了中國舊式文人對所謂功名利祿、小情小趣的追求,而致力於純粹的學術。他幫助斯坦因成功地對敦煌莫高窟進行考察,獲得巨大成功。”說著,馬繼業那過一疊歐洲東方學家出版的著作,“如果離開令尊的辛勤勞動,這些學術成果不可能如此完美、迅速地誕生。”

蔣澤民翻幾頁,“怎麼找不到父親名字?”

馬繼業說:“斯坦因先生隻在著作中多次申明得到他的無私幫助。令尊與斯坦因建立了很深的學術感情,我想,他之所以不願意離開‘中國花園’,是在等待斯坦因再次來新疆考察;或者,如果身體健康,將翻越帕米爾高原,到克什米爾與斯坦因相會。多年來,他視協助考察隊整理文書為無上光榮。”

蔣澤民傷感地說:“爺爺早年離家,下落不明;父親也是早年離家,中間隻回過一次。現在看來,他死心塌地,要在‘中國花園’養老。無論如何,他生不能回家,百年之後,我一定要護送他的遺體回到祖地安葬。”

“你放心吧,即便明年離任,我還能保證令尊在領事館受到優待。”馬繼業深情地說,“如果你願意,我可以通過朋友在喀什郵政局給你找個職位。”

“非常感謝總領事先生!”

蔣澤民正式上任後才告訴父親。蔣孝琬無可奈何,默認了,一有閑暇,就讓他講故鄉的新聞舊事;並且讓他以晚輩的身份給斯坦因寫信。而斯坦因也愉快地回信。

第二年,馬繼業退休回英國。他離開喀什不久,斯坦因來信報告了霍恩雷與沙畹的死訊。蔣孝琬雖然與這兩位歐洲的東方學大師從未謀麵,但是,因為他們利用過自己整理過的古代文書資料,所以,感覺並不陌生。他遙想處於悲傷中的斯坦因,親筆寫回信,說自己明年如果身體還好,就到克什米爾地區看望他,“至於英文,經過刻苦學習,能識別一些詞句,但口語會話卻很困難,到底上了年齡,老了。”斯坦因立即回信,表示歡迎。他還寄來了最新出版的著作《西域》,扉頁上寫道:“紀念愛德華?沙畹/這位中國曆史的權威/從未停止指引、促進我的工作/本書謹獻給/這位男子漢、學者和朋友。”

春天來臨,傳來世界大戰結束的消息。蔣孝琬決定翻越帕米爾高原,與斯坦因一起朝拜玄奘到過的佛教遺址——順便,弄清瓦爾特與馬繼業一同出現在歐洲報紙上的真相。為了確保安全,他打算雇傭沙洲商駝。可是,普魯帶來武乘在國外犧牲的噩耗。蔣孝琬受到衝擊,一病不起,身體每況愈下,前往克什米爾的願望未能實現。

1922年3月17日,蔣孝琬在“中國花園”辭世。

三年後的冬天,蔣澤民離開喀什,護送靈柩回湖南原籍。

經過和田,蔣澤民特意到昆侖牧場向八荒告別,並且遵照父親遺囑,將兩塊斧頭狀殘璧歸還給他。八荒拿起玉璧,仔細打量。佉盧文“靈玉神光”分為“靈玉”和“神光”兩部分。

蔣澤民解釋說:“大戰結束那年,我打算護送父親前往克什米爾,探望斯坦因大人,可是,普魯帶來了武乘戰死國外的消息。父親一驚,手裏的玉璧掉落到地上,結果碎成兩半……”

“我和兄長把這塊玉璧贈送給蔣師爺,希望他飛黃騰達,因為,那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八荒盯著蔣澤民,痛心地說,“當年,就在這個地方,有很多人都見證了,我們兄弟絲毫沒有私心,也沒有什麼奢望。事過境遷,我無法判斷他是否成功,唯一能看見的,是玉璧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