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過年三部曲(2 / 2)

拜年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有同輩間相互祝拜的,也有卑幼者以叩頭作揖之禮和吉祥語向長輩祝頌新年的,長輩則以點心、糖食、紅包(壓歲錢)分送。如果親戚六眷多,長輩多,要拜好多家,需一家一家地跑,武漢俗呼“拜跑年”。有的小孩急切想早點完成任務,當主家叫他吃點心、吃麵時,他就趕忙說:“存倒、存倒”,隨後,便想掉頭離去,這時,主家會將糖果餅子之類的硬往他荷包裏“統”(裝、塞)。軃:tuǒ,垂,東西一頭向下。“軃”同“嚲”。荷包,衣服口袋,也叫衣兜。

財門,財門,打開,打開;拜年,拜年,拿錢,拿錢;恭喜,恭喜,發財,發財!

拿錢,給壓歲錢。壓歲錢是過陰曆年時長輩給小孩兒的錢,據說“歲”與“祟”諧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此俗至今仍盛行。

“揀初一的話說”,這是一句老武漢話,意思是過年要講吉利,講喜慶,揀最好的話說,最流行的最多的就是相互“恭喜發財”。睡覺稱為“挖窖”,去挖金窖,挖銀窖。三天內不倒垃圾,掃地從外向裏掃,這叫“財不外泄”。各家各戶,開門關門,謂之“開財門,關財門”,客人上門拜年敲門,先要高喊“開財門囉!”

拜年拜年,糍粑上前;板凳坐坐,瓜子嗑嗑;多拜多拜,多吃兩塊。

選自桂琴甫手寫稿《新洲縣古今民間歌謠》第169頁。

糍粑: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湖北地區常在春節前製作,至今農村還有臘月間“搋(cuāi)糍粑”之習俗。糍粑、荷包蛋、肉湯、各種圓子等是春節期間最普遍的待客飲食。

拜年拜年,髁膝頭朝前;屁股一翹,又是一年。拜年拜年,雙手朝前,不要你的枯黃豆,隻要你的壓歲錢。

兒時習唱。

髁膝頭:武漢方言,指膝蓋。下跪時膝蓋自然朝前。髁,ke2,《廣韻》:膝骨。一翹:磕頭時屁股要翹起來。枯:形容食品焦枯,鬆脆,如枯麻花,枯黃豆。關於拜年磕頭,葉調元《漢口竹枝詞》有描寫:“主客相逢吉語多,登堂無奈磕頭何。殷勤留坐端元寶,九碟寒肴一暖鍋。”

除了人們間的互相祝拜以外,武漢民間極重正月初五拜財神,據說這一天是財神爺巡遊民間送福送財的日子。是時,歸元寺這樣的著名廟宇,前來給財神爺上香祭拜的市民高達數十萬,有人為了搶“頭香”,徹夜等候。現在,此風有越演越烈之勢。有人歎道:“三十萬人拜財神,一個泥塑怎分身。任你額頭磕出血,趙公不賞半分文。”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圓”,宋人薑白石的詩。過年不僅有好吃的,還有更多的好玩的,什麼逛廟會、舞龍燈、玩舞獅子,蚌殼精、踩高蹺、看花燈、采蓮船之類的,數不勝數,人們一直要鬧到正月十五才算完。

過年,對於孩童是狂歡,對於大人是勞累,對於窮困的當家人,則是無奈。

年來了,是冤家,兒要帽,女要花,媳婦要勒子走人家;婆婆要糯米做糍粑;爹爹要肉敬菩薩;一屋大小都吃他。

選自朱天民《各省童謠集(第一集)》第77頁。

有錢無錢,回家過年,過一年長一歲,不管日子過得怎麼樣,過年總歸是一種幸福。

拜 年

采蓮船

逛廟會

歸元寺,正月初五拜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