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藝術
作者:陳春生
決策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項重要職能,也是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者的主要職責。從一定意義上說,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主要體現在決策上。因此,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領導幹部的能力;而要提高領導幹部的能力,關鍵是提高他們的科學決策能力。決策能力的強弱、高低,直接決定著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程度。
1. 審時度勢的戰略眼光
古人雲:“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萬世與全局之謀,就是戰略之謀。領導決策往往是一種全局性和長遠性決策,因而要求領導者目光遠大、目力深邃,善於從戰略上、宏觀上考慮問題,對形勢的發展變化有深刻的洞悉力、科學的判斷力和準確的預測力。這樣,才能透過紛紜複雜的現象,正確揭示事物發展的本質和趨勢,從而作出科學的決策。
科學決策的戰略眼光,來自於審時度勢的功力。一是善於識勢。既要透過表麵現象發現本質和關鍵,識別“勢”之利害,又要善於從大量的信息中發現問題、捕捉目標,識別“勢”之真偽、優劣,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二是善於運勢。既要在準確把握“勢”的基礎上,合理使用力量,巧妙駕馭形勢,恰當掌握態勢,又要獨具慧眼,善於借勢而行,乘勢而上,順勢而為,牢牢把握住發展的主動權。三是善於造勢。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自己的組織指揮才能,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創造有利於己的態勢和條件,爭取“天時、地利、人和”的局麵,改變彼己的力量對比,變劣勢為優勢,變不利為有利,變被動為主動,以最佳態勢爭取科學發展的成功和勝利。
2.統籌兼顧的全局觀念
對事物發展規律和全局的深刻了解,是科學決策的基礎和依據。麵對複雜多變的發展局麵,領導者要走出優柔寡斷、舉棋不定或兩難選擇的決策困境,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全局觀念和大局意識,充分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善於從全局的高度對發展局勢作出實事求是的科學分析和判斷。如某項決策在全局中的地位,對全局而言有什麼優勢或劣勢,實施決策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是什麼,決策效果對全局會產生什麼影響等等。隻有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正確地“拍板決斷”。
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各級領導隻有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善於從整體出發,運籌帷幄,精心謀劃,通盤考慮,正確處理好各方麵關係,科學統籌好各方麵發展,才能作出科學發展的正確決策。既要善於在各種紛繁複雜的矛盾和問題中,抓住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著力於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適時提出有效貫徹和應對解決的方針政策,又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指導方針和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強薄弱環節。既要堅定不移地以改革發展作為調動廣大群眾積極性、創造性的固本工程,把增強人的素質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提升綜合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根本動力,又要善於統籌安排,自覺處理好上與下、內與外、主與次、整體與部分、全局和局部的關係,積極推動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製機製改革,充分調動各方麵積極性,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全麵、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把科學發展觀真正落到實處。
3.嚴謹縝密的科學思維
從一定意義上說,領導決策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於領導者理論思維水平的高低。當今時代,市場風雲變幻,形勢複雜多變,事物發展的主流和趨勢往往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而是隱藏於紛紛紜紜的枝杈、支流和潛流等現象中。隻有勤於思考、善於思考,從上情與下情、全局與局部、宏觀與微觀、內部與外部的結合上多角度和全方位地洞悉形勢的發展變化,才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趨勢,作出正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