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位主義是指,為自己所在的小單位打算而不顧整體利益的思想作風或行為。本位主義者缺乏大局觀和全局意識,考慮問題時往往以小團體為中心,無論利弊得失都站在局部的立場上,為了維護少數人的利益而忽視整體利益,嚴重的甚至會不惜損害集體利益而換取部分人的私利。
★本位主義:向領導傳遞危險信號
管理是一門極端複雜的藝術,領導在一些時候難以關注到所有的問題,並做出合理的安排。因而,有些問題必須依據員工的自覺性去解決。而本位主義恰恰損害了這種自覺性。
那麼領導在本位主義者麵前,究竟會有一種怎樣的心態呢?
◎自私的人不宜深入交往
大多數本位主義者都是極度自私自利的,對自己有利的就去做,對自己不利的則加以逃避。當一個人隻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時,這樣的人就不值得深入交往。這恰恰是領導在乎的問題。
◎將其限定在某個範圍內
大多數領導對付本位主義者的策略是,不要讓他過多地介入單位的事情,將他限定在某一個狹窄、單一的業務領域中。這是因為,給予本位主義者越多的權利,讓他承擔越多的責任,事實上隻會造成更大的問題。如果領導認為這個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的,而他的業務水平也不錯,那麼通常即使不把他換掉,也不會給他更多的空間,因為這樣會助長他的破壞力。
◎找好替代人選,隨時調整
沒有人會相信本位主義者是一個可以長期合作的夥伴,更沒有人相信交給本位主義者的工作會被始終如一地堅持完成。領導迫於對業務穩健性的考慮,任何時候都不會將重要的工作交給本位主義者,即使迫不得已將某項重要工作或重要權利交給了他,也會在事情結束後收回,或者及時尋找替代人選,以備不時之需。這就意味著,本位主義者將永遠處在一種“可有可無”的狀態中。
◎防止其成為破壞因素
當一個人是本位主義者時,他不會考慮團隊的整體利益,更不會為單位的整體發展抱有一種責任意識。更重要的是,他總是不可避免地拉攏他人為自己服務,這對團隊的凝聚力和健康發展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破壞因子。當領導麵對這種人時,必然會充滿心理防範,自然會通過一係列手段控製這個人,而不至於讓他破壞其他人的工作。
人的感覺是相互的。當一個人表現出本位主義時,領導不會毫無察覺。在領導察覺之後,這個人與領導的職業關係就不存在了,即便他能夠繼續從事一份差事,但那也隻是因為公司的人才儲備不夠,或他還能做點事而己,而不是因為他優秀的個人素質。
當下屬都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按照業務發展的要求履行自身作為一名職員的責任時,領導的內心就會充滿安全感,這種狀態無疑是讓人愉悅的。而如果某些人的本位主義嚴重,發現問題不提醒、不作為,那麼領導的不安全感則會急速上升,必然導致領導做出嚴格監管的管理行動。這顯然不利於員工自身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成長及發展。
★互惠雙贏: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反應,也就是說,人的行為都是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的。如果人人都趨利避害,我們仍然可以在利益共享的基礎上實現和諧相處,並達成有效的合作。但人的最大問題是對利益的短視,大多數人隻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忘了利益互惠原則。
◎互惠雙贏的寓言與試驗
一個漆黑的夜晚,一位僧人看見巷子深處有盞小燈在晃動,走近一看,才知道是個盲人。
僧人百思不得其解,問盲道人:“敢問施主,既然你什麼也看不見,為何還挑一盞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