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別院生活2(3 / 3)

而我說的權利的分散,是要分散到不同的利益集團,比如,所謂的賤民,也就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中的民。儒家這個學說很早就提出來了,但是,權利中樞中是沒有人真正關心廣大的民眾到底要什麼!

一般的平民,希望的就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可以豐衣足食,商人就是希望有一個公平的商業環境可以通過自己的智慧掙錢,匠人就是希望自己的手藝吃飯、養家。但是,朝堂上的這些人有真正關心過這些嗎?他們想的是如何保證自己家族的利益,君主想的是怎麼把權利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如果讓這些你們所謂的賤民來提他們的治國想法呢?”

“他們怎麼有什麼想法,就像你說的,他們的想法是吃飽飯而已,治國的想法隻能是士大夫提!”程澈激動的說

“其實我想說的就是如此,他們不會說,我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他們可能會提出的是他們不要什麼?不要有人來隨意加稅、不要有人可以隨意決策他們的生死,不要有人來隨意征用他們的土地,等等,其實,用治國的理論來翻譯一下,這就是:政策的合理性,既要能鼓勵耕種,又要適合當下的環境,讓民眾能夠活下去、活的好,法製的清明、生命財產的受保護。實現一個結果又兩個方式,一個是提一個號的願景,我們為此而奮鬥,其中遇到任何困難我們可以用手段去實現,這是我們常用的方式;而另外一種是,我們不知道最終的結果是怎麼樣,但是我們可以保證我們大部分人不願意接受的事情,有律法的保護,因此,我們走的路線是對的,那終點也是對的。比如,人人都以君子的行為準則來要求,包括君王,如果違背了這種行為,通過製度他是可以被罷黜的,但這種方式,很難被最高權力者認可,因為它的保護的不是最高權力者,而前提是讓他將權力分出來,保護的是大部分人。”

“這基本不可能實現,如果沒有一個既定的目標,那一切所為都沒有了根據!況且,罷黜君王本身和儒家的理論就有悖”程澈說

“我隻是胡言亂語而已,嗬嗬,你說的這個其實就是儒家思想本身的悖論,這個學說本身就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隻不過想說的重點在於,任何事情其本質上都是有利有弊的,很多事情其實不是一個問答題,而是一個選擇題。當你做了選擇,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把壞的那麵的影響做到最小。你們今後的仕途會麵臨一個又一個這樣的選擇題,我相信你們的才學,也隻是希望你們在選擇後多多思考一下如何減小危害”

程軾、程澈沉思點頭,程淼看著程軾想著蘇軾的經曆,又說到

“其實,曆史上聰明的人很多,能當能臣的人也很多,但是,像李斯一樣可以做到千古明相的屈指可數,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我認為李斯的成功並不是因為他,而是因為他身後一直支持他的始皇。當始皇身死,李斯也迅速隕落,縱觀曆史,始皇隻有一個,而與李斯能力才幹相當的不計其數,因此,遇到明君的概率是很低的,嗬嗬”希望你們今後能夠在這個問題看得開。

程淼其實很糾結,對於程軾來說,要成為一代文豪,可能就需要仕途不順,他和程澈相比,程澈更為圓潤通融,而程軾更加菱角分明,但是,圓潤了曆史上還有蘇軾嗎?蘇澈仕途一直比蘇軾順暢,但文學上的造詣,卻不及蘇軾。程淼想說些什麼,都覺得不能說什麼。畢竟,程軾是她的好朋友,她不想她經曆那種顛沛流離、鬱鬱不得誌的生活,但是,負責任的講,如果毀了一個好苗子,這是不是太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