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軾、程澈兩兄弟在塵悅莊住的十分舒心,程淼時不時的會給他們做些新菜,換換口味,這裏比在盤龍寺自由多了,至少在吃方麵。程淼也讓他們跟著一起學學武,強身健體,但兩兄弟對習武是完全沒有興趣,反而倒是對瑜伽有些天賦,於是程淼又教兩兄弟練瑜伽,其他的時候,也與他們聊聊天,論倫理。程軾兩兄弟都是從四書五經讀出來的士子,而程淼對儒家學說的詮釋都是歪理
“儒家學說規定了君子的行為準則,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以及實現的目標,六德(智、信、聖、仁、義、忠),和達到這些目標的途徑,六藝(禮、樂、射、禦、書、數),但實際上與儒家入世的觀點是相悖的。”程淼高興了就開始胡說八道
“哪裏有,曆代大儒都是以身作則的!”
“自動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大多數帝王所任用的官員都是大儒,但是真正以身作則的有幾個,無論是君王還是權臣,往往習慣的都是描繪一個美麗的前景,讓王國的臣民向這個願景去拋頭顱、灑熱血,然而,在實現這個美好的願景的過程中,真正按照智、信、聖、仁、義、忠行事的人是不會被表彰的,而那些為達這個目的不擇手段的人才是被表彰的。
遠的就說,漢武帝,對陳阿嬌、對衛子夫、對鉤弋夫人、對衛青,都是不仁、不義,不忠、不信的。但由於他的文治武功,這些不妨礙他成為一代明君。近的就說今上,推行新法,從目標來說是好的,但是,行事的手段哪裏有君子之風?而安適還不是號稱大齊一代大儒?”這個時空的曆史和古代相似,但到了漢獻帝劉協的時候有了變化,劉協在各種關係中,以大智慧實現了重新掌權,也改變了整個曆史走向。
“那你認為應該如何?倘若連目標都沒有了,那豈不是應該實行黃老之治?”程澈對程淼的奇談怪論十分好奇
“其實我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才是好,我的觀點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有好處就有壞處,沒有四海皆準的標準,任何事情都是辯證統一的,和當時的背景、整體人員的素養都有關係。漢武帝隻是選擇了一個有利於他的理論而已,為他集中權利而服務。比如,統一的中央集權會短時間的使國家的運作更有效率,也能非常快速的對各種事情即是反應,但是,對君主的依賴過重,必須要依靠一個堅強、有遠見、有自信、睿智的君王,但凡君主有任何的缺點,都會被無限製的放大。而這種結果,往往會帶來國家的迅速衰落。
而權力的分散,有利於避免過重的依賴某一方麵的力量,但是,往往會帶來很大的決策負擔。比如,朝堂中權臣各自為政,權力的拉鋸,會帶來決策低效,不可避免每個利益體都會為了保證自己所在利益集團的優勢而相互掣肘,但好處在於,不會往錯誤的路線走的太遠。
因此,權利的集中與分散如何的度是合適的,就是你們需要回答的問題了。”
“你這個觀點不對,大齊今天的政局就是不同的黨派互相攻訐,但是最後的結果卻仍然是國家在錯的路上越走越遠。”程軾反駁
“其實,朝堂上的人其實都是屬於一個利益集團,他們沒有本質的區別,你說的黨派無外乎是代表一個家族或者幾個家族而已,但這個家族和另外的家族沒有本質區別。這隻是皇權與臣權的博弈,一方強,另一方必定會弱,雙方博弈的結果會很慘烈,據我所知,權臣最終的結果,不是在身前被清算,就是在死後被清算。嗬嗬,隻不過是用不同的方式在鞏固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已,他們的利益都在怎麼加強自己的權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