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的大公司,是輕公司。資產輕,人員少。說直白點,就算公司規模比傳統企業更大,所需要的員工也不過是原來的零頭而已。
3.傳統職業邏輯的瓦解
隻要工作努力、運氣不差,我們似乎基本都能這樣渡過職業生涯:
—大學畢業,進入某家大公司,接受專業培訓;
—隨著技能增加、工作經驗積累,慢慢升職(當然在一些單位,憑著資曆的積累,熬著熬著,也會輪到自己升職);
—每上一級,都會帶來更多的收入、更多的權力;
—在60歲左右退休,拿著退休金,過上舒適安逸的退休生活。
現在呢?
—初入職場的新人,不再有專業的技能培訓,很多單位已經取消了所謂的“新員工培訓”,希望新人一入職就能夠上手工作,或是很快熟悉工作流程;
—人過中年,晉升遙遙無期,甚至麵臨失業的風險,沒有所謂的安穩、穩定的工作;
—職場的每一個層級都擠滿人,我們要和全世界,甚至是機器人競爭某個崗位;
—單位和員工之間不再有終身聘用的長期協議;
—想通過學習新技術、新技能,勝任於新的工作需求,都得依靠自我培訓和自我投資。
你可以在一個崗位上工作30年,直到你50歲的時候,突然間你被一台計算機替代。你甚至會在30歲就被計算機取代了。
—羅伯特·希勒(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被嚇到了嗎?當然我們也不必過於悲觀。在《淮南子·人間訓》中,那位精通術數的邊塞老人留下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還有毛主席經常愛說的那句話:“一切事物都是可以一分為二的”。新技術、新時代一定同時在提供新崗位、新職業。
危,或機,取決於我們是否具備與互聯網時代相匹配的調整能力。
4.重要的是你有選擇的能力
多元化價值的時代,除了衝擊商業模式外,另一個熱潮是人才流動。以中國通信業為例,虛擬運營商牌照的發放引來通信行業更具市場化的人才流動。虛擬運營商迫切需要有電信運營經驗,能更好對接運營商網絡、計費、營銷各層麵的人才。如中國聯通市場營銷部原總經理周友盟以年薪300萬加盟渠道服務商愛施德,負責虛擬運營業務。
一時之間,有在權衡思慮去留的,有寄語不要急於跳槽轉售企業的,有認為要抓住時機,趕快入行的。
亦有人問我的意見。我覺得就像一個女子,平時努力工作,但如果有一天,她不想再上班了,她必須要有條件、有能力照顧好自己。對大多數運營商員工來說,重要的不是要不要跳槽到虛擬運營商,而是你有這個選擇的權利嗎?你的技能是否已經落伍了?你有和市場匹配的能力嗎?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妨定期做個辭職測試吧,去對照應聘其他公司的崗位,看自己是否有市場競爭力?如果沒有,你需要在哪方麵補上這一課?這和忠誠度無關,很多人仍留在原處,是忠誠,還是離不開?我相信企業要的是既忠誠又有能力的人。
人生總是麵臨無數的選擇,這條路或是那條路,是或否,這需要堅持自己的價值觀,需要對自我的清醒認識,需要能力、技能的底氣,還要安然接納隨之來的後果。
選擇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直有選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