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1 / 1)

1.支付寶十年對賬單大數據

近來朋友圈、微博的熱點是分享自己的“十年賬單”。這是繼2011年開始,每到年底支付寶的年度賬單後,又推出的“十年賬單”。

根據發布的數據,自2004年支付寶成立以來,全國人民十年網絡總支出筆數為423億筆。從數據中可以看出,中國經濟最強的東部地區在互聯網時代仍然一馬當先,在網絡支付和消費上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從十年的總支付金額占全國的比重來看,廣東、浙江、上海、北京和江蘇穩居前五。

實際上,十年的支付寶對賬單,不僅是個人的記賬本和分析師,更重要的是反映中國網民消費方式,見證電子商務的變化,是這十年中國零售業互聯網發展的縮影。

支付寶十年賬單

2.傳統企業搶灘O2O

2014年的“黑色星期五”(因為美國的商場一般以紅筆記錄赤字,以黑筆記錄盈利,而感恩節後的這個星期五人們瘋狂的搶購使得商場利潤大增,因此被商家稱作黑色星期五),11月28日這天,美國4500家電商線上銷售額隻有24億美元,而線下零售額為68億美元,線下零售較線上銷售額依然強勁。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中國阿裏巴巴“雙十一”的93億美元(571億元人民幣)。

零售業從事商品流通服務,互聯網的本質是減少距離,提高溝通效果。零售業正是首當其衝的行業之一。再加上中國線下商業和服務競爭力相對比較弱的原因,中國線上零售業銷售額節節升高。回顧曆年“雙十一”,2009年“雙十一”銷售額5200萬元;2010年“雙十一”總銷售額增至9.36億元;2011年,這一數字飆升至52億元;而在2012,天貓“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實現191億成交額;2013年雙十一達362億元,占到當天中國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一半以上。

這使得傳統零售業紛紛向移動互聯網轉型,主要的切入點是O2O。很有代表性的是蘇寧。張近東先生提出了“一體兩翼互聯網路線圖”,指出中國零售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就是互聯網零售,兩個O是兩翼,即同時在線上和線下都擁有自身能夠掌控的渠道;實現兩個O的無縫協同和高度融合是開放平台“蘇寧雲台”,將自身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資源全麵向社會開放,搭建共贏的生態圈。

蘇寧的互聯網戰略

在蘇寧看來,O2O的標準是商品統一、價格統一、促銷統一、支付統一、服務統一。

另一位零售業巨頭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同樣認為,線上線下是競爭共存的關係—“電商與實體決不能非此即彼,實體企業同樣可以做自己的電子商務。”萬達的電商網站“萬彙網”上線,顯現出萬達也開始嚐試虛實結合的O2O模式。

萬達的萬彙網

電商並不是零售真正的未來,而隻是一種過渡模式,隻有線上線下的結合,才是轉型變革的方向。對於傳統企業來說,線下門店不是負擔,線上獲取消費者並將他帶到線下門店,線下門店不僅可以提供服務和購物體驗,還能成為物流配送點。

3.社區便利店業態成為發展方向

零售業向互聯網轉型,重要組成部分是物流。除了流通環節,也希望能整合渠道資源,在生態圈內拓展其他領域。以順豐為例,旗下網購服務社區店嘿客在2014年5月18日正式在全國鋪開,首批共518家,除青海、西藏以外,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均有覆蓋。順豐打算將在不超過一年的時間內開設不少於4000家店。

嘿客可以提供快遞物流業務、虛擬購物。店內用海報、二維碼牆放置虛擬商品,客戶可以通過手機掃碼、店內下單購買,其模式與英國最大的O2O電商Argos十分相似。不過和Argos不同,嘿客除試穿試用的樣品外,店內不設庫存。

嘿客很多功能是基於其快速物流的優勢,如顧客不用支付貨款即可向商家預約,待商品到店進行體驗後再行購買,無論購買與否配送均由順豐承擔。順豐還通過已有冷鏈物流,在消費者購買水果、粽子等生鮮品類時提供上午下單下午送達的配送服務,也方便選購生鮮品類的消費者上門自提。

除快遞物流業務、虛擬購物外,話費充值、機票預訂、水電費繳納等服務也將是嘿客今後能實現的便民服務內容。今後嘿客還將具備ATM、冷鏈物流、團購/預售、試衣間、洗衣、家電維修等多項業務,用以完善嘿客的社區網購便民生活平台。

順豐嘿客

同樣的業態形式,也被大型連鎖商業機構以及其他類型的商業機構所看好。家樂福、麥德龍、大潤發、北京華聯接連爆出涉足便利店業務的消息。

家樂福涉足便利店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