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新陳代謝之星——鎂(3 / 3)

鎂廣泛分布於植物中,肌肉和髒器中較多,乳製品中較少。動物性食品中鎂的利用率較高,達30%~40%,植物性食品中鎂的利用率較低。

在我們的日常飲食裏,含鎂的食品很多,也就是說,許多不同的食物中都可以發現少量的鎂,其中鎂元素最佳來源的食物有:幹堅果類,如杏仁、腰果、桂圓、花生、花生醬、黑芝麻、芝麻醬、核桃仁等;菌藻類,如海帶、紫菜、幹蘑菇等;海鮮類,如小蝦、龍蝦、鮭魚、金槍魚、鯖魚及海產品以蝦米、蝦皮中含量較高;穀物類,如蕎麥麵、小米、黑麥、大米、玉米、高粱米等;瓜子類,如葵花子、南瓜子等;豆類,如黃豆、黑豆、蠶豆、豇豆、豌豆、豆腐皮等;果蔬類,如雪裏蕻、莧菜、薺菜、香蕉。另外,還有一些生的闊葉綠色蔬菜、發酵豆腐、牛乳、富含無機鹽的飲用水中也都含有少量的鎂。紫菜含鎂量最高,每100克紫菜中含鎂460毫克,居各種食物之冠,被喻為“鎂元素的寶庫”。

“專家健康建議”

(1)需補鎂的群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疾病或習慣、行為等能引起人們缺鎂。①特殊人群。孕婦為了滿足胎兒和自身的需求,需要比正常人攝取更多的鎂;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胃腸道的吸收能力下降,腎功能衰退,對鎂的吸收和重吸收能力降低,因而鎂缺乏率較多;體力勞動者或從事高強度運動的人,體內鎂的消耗量較常人高出1倍以上,很容易導致體內鎂的缺乏。如果不注意隨時補鎂,不僅可能影響運動能力,使運動成績下降,運動中還有可能發生腿部抽筋、痙攣等現象。②某些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低、慢性肝病、慢性腹瀉等疾病患者,服用利尿藥、抗生素、抗真菌藥、抗腫瘤藥等,其體內鎂的排出速度高於常人,導致缺鎂現象。③不良習慣者。長期挑食、偏食或節食能引起鎂的攝入量不足,長期酗酒者的體內明顯缺鎂。④在緊張的環境氛圍中生活或工作的人也常表現出鎂缺乏。這些群體是需補鎂的對象。

(2)提倡自然補鎂:2000年,中國營養學會頒布了中國居民膳食鎂的適宜攝入量標準,其中成人每天的鎂攝取量為350毫克,孕婦和乳母每天的鎂攝入量增加到400毫克(每星期可吃2~3次花生,每次5~8粒便能滿足對鎂的需求量)。專家建議,住在硬水地區的人,由於從飲水及堅果類、各種種子、綠色蔬菜中已經攝取了足夠的鎂,因此不必另外補鎂。若在發現鎂缺乏症狀或在鎂缺乏的情況下,采取調劑膳食來進行補充是既簡單方便又安全有效的好方法。

多吃富鎂的食物,消除人體缺鎂因素,首先應多吃綠色蔬菜(生吃或空腹吃更佳),常喝礦泉水、硬水,多吃富鎂食品,如粗糧、豆類、大麥、黑米、木耳、蘑菇、蔬菜、果仁、動物內髒等。含鎂的肥料硫酸鎂、碳酸鎂、氫氧化鎂、氯化鎂等施入土壤或直接噴於作物,可以提高作物莖葉及其果實的含鎂量,以保障人體從蔬菜和食品中攝入足夠的鎂。

食用含鎂低鈉鹽,鹽是人體每日必需攝入的無機鹽,鹽中氯化鈉含量達99%,而鈉過量則容易發生高血壓、腦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含硫酸鎂或氯化鎂的低鈉鹽供正常人食用,可減少因高鈉引起的疾病。

鎂有助於調節人的心髒活動,降低血壓,預防心髒病,提高男士的生育能力。建議男士早餐應喝2碗牛奶燕麥粥,吃1隻香蕉。酒精中毒的人通常有缺鎂的現象,常喝酒、喝濃茶和喝濃咖啡的人最好多攝取鎂。

擴展閱讀資料

1.張旗榮,“鎂與人體健康”,《福建輕紡》,1998年第2期

2.徐基貴,“鎂與人體健康”,《宿州師專學報》,1999年第1期

3.許濤,賀春寶,“鎂與人體健康”,《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3年第6期

4.耿華田,“鎂元素與人體健康”,《中學生物學》,2005年第6期

5.吳茂江,“鎂與人體健康”,《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6年第2期

6.張忠誠,徐祗雲,張素潔,“鎂與人體健康”,《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6年第4期

§§第三章 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