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鈉的親密之侶——氯(1 / 1)

1.氯元素的基本信息

氯元素符號是Cl。原子序數是17,位於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ⅦA族。相對原子質量為35.45,氯單質為黃綠色氣體,密度3.214克/升,熔點-100.98℃,沸點-34.6℃,有窒息性臭味。氯相當活潑,濕的氯氣比幹的還活潑,具有強氧化性。除了氟、氧、氮、碳和惰性氣體外,氯能與所有元素直接化合生成氯化物;氯還能與許多化合物反應。氯的產量是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氯主要用於化學工業尤其是有機合成工業,以生產塑料、合成橡膠、染料及其他化學製品或中間體,還用於漂白劑、消毒劑、合成藥物等。1774年瑞典化學家舍勒(Scheele·C·W)在研究軟錳礦時發現了氯,並通過鹽酸與二氧化錳的反應製得氯,但他錯誤地認為是氯的含氧酸,還定名為“氧鹽酸”。1810年,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Davy·H)以充足的證據證明了這種氣體是一種新元素。氯的名稱來源於希臘文chloros,原意即為“黃綠色”。我國翻譯家最初根據原意把它譯成“綠氣”,後來才將二字合為一字“氯”。氯是自然界中廣泛分布的一種元素,在地殼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氯化物,氯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031%,自然界的氯大多以氯離子形式存在於化合物中,常以氯化物形式存在,最普通的形式是食鹽。氯的最大來源是海水。

2.氯元素在人體內的分布情況

氯是人體必需常量元素之一,是維持體液和電解質平衡中所必需的,也是胃液的一種必需成分。氯在人體內含量平均為1.17克/千克體重,總量為82~100克,占體重的0.15%,廣泛分布於全身。主要以氯離子形式與鈉、鉀化合存在。其中氯化鉀主要在細胞內液,而氯化鈉主要在細胞外液中。

3.氯元素對人體健康的作用

氯化鈉是人體內最基本的電解質,對維持體內的酸堿平衡、調節細胞壁的滲透壓和保持體內的水分有著重要的作用。人體的腎髒可以對氯和鈉進行調節,當兩者的含量減少時,它們的排出量也會減少,甚至幾乎沒有。此外,氯化鈉還可以作為催化劑、抗炎藥等,對預防腎結石有一定的作用。實驗證明,動物服用氯化鈉還可起到健胃、通便的效果。

氯對人體的腸胃等消化係統也有調節作用。它有助於腸道中鹽酸的生成,並且可維持關節和肌腱的靈活性,把激素輸送到全身。胃中的氯可促進胃酸的生成,而胃中含有一定的胃酸,才有助於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質。適量的氯也可抑製食物中的細菌,為人體提供健康安全的食物。

除此之外,氯可促進肝髒功能的發揮,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代謝廢物,與血液共同作用把二氧化碳運送到肺部,從而呼出體外。此外,它還有助於人體對維生素B12、蛋白質和微量元素鐵的吸收,防止人們因缺鐵或者維生素B12而導致貧血症的發生。

4.缺氯引起的相關疾病

人體缺乏氯時,會出現呼吸頻率降低、腹脹、手腳麻木、頭暈腦漲等症狀,嚴重者可導致毛發脫落、牙齒受損等。氯的缺乏常伴有鈉缺乏,此時造成低氯性代謝性堿中毒,常可發生肌肉收縮不良,消化功能受損,且可影響生長發育。

5.氯過量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攝入氯過多對機體的危害作用並不多見。但過量地攝入氯,則會導致酸中毒、呼吸頻率加快、體內的酸堿含量不平衡,生成高氯血症等。嚴重失水、持續攝入高氯化鈉或過多氯化銨,臨床上見於腎衰竭、尿溶質負荷過多、尿崩症,以及腸對氯的吸收增強等,可引起氯過多而致高氯血症。此外,敏感個體尚可導致血壓升高。

6.氯元素的主要飲食來源

膳食氯幾乎完全來源於氯化鈉,僅少量來自氯化鉀。因此,食鹽及其加工食品醬油、醃製肉或煙熏食品、醬菜類及鹹味食品等都富含氯化物。此外,橄欖、茶葉及海帶、紫菜等海藻類食物也可作為人們攝取氯的來源。一般天然食品中氯的含量差異較大;天然水中也幾乎都含有氯。

“專家健康建議”目前,氯元素的建議日攝取量還未確定,需要補氯的人群有:大量出汗、腹瀉嘔吐、腎功能異常、使用利尿藥患者,肺心病導致氯丟失、引起氯缺乏和血漿鈉氯比例改變的患者。人們在飲用含有氯的水時,最好食用一些酸奶酪或者是含有維生素E的食物,因為前者可以促進腸道內有益細菌的生成,而後者可防止氯對機體可能產生的損害。通常人們食用的鹽和日常飲用的水就可為人體提供每日所需的氯。如果人們因一些特殊的情況需額外攝取氯時,就要注意體內氯的含量了,不要因為攝取過多的氯而有損身體的健康。

擴展閱讀資料

1.張鬆斌,“氯消毒飲水與人體健康”,《現代化工》,1994年第8期

2.曾昭華,曾雪萍,“氟、氯、溴、碘等鹵族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係”,《湖南地質》,2002年第3期

3.鄭華,“氯及氯化物的汙染與人體健康”,《職業技術》,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