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角飾的神韻(2 / 2)

(二)建築裝飾

人類從遠古以來就喜歡在門上裝飾各種獵物,如獸頭、獸骨、獸角,而且越多越好,其中就有牛角,這種習慣在漢代畫像中有不少反映。至今在我國西南納西族、普米族、彝族、藏族還於門上裝牛角,據說這是該家主人善於狩獵的反映。不過,在貴州劍河、久仰等地居住的苗族,多在糧倉上裝一對牛角,這是避邪之物,保護穀倉安全。西藏珞巴族也喜歡在房牆上掛牛角,該族在祭虎時,必殺牛,也將牛角掛在牆上。

此外,苗族人認為龍有幾種,其中有以水牛角作龍角的,因為苗族人民認為牛和龍有密切聯係。苗族蠟染、繪畫、刺繡、挑花、剪紙圖案中的龍形象,有一些就是長有水牛角。貴州省黔東南苗族同胞每年要在清水江上舉行龍舟競渡,這裏的龍舟,龍頭上的龍角赫然是一對大型的水牛角。

(三)器物裝飾

在許多器物中,也以牛角形、牛角紋裝飾之。在內蒙古赤峰出土一件夏家店文化的牛首形陶塤,吹孔在牛首上部,兩側有角,音孔則為雙眼,黑灰色,該器高6.5厘米,寬5.4厘米。史前樂器中,還以牛角為號,這一點可追溯到黃帝時代。

傳說黃帝與蚩尤曾經長期征戰,互無勝負。後來,黃帝用牛角的神力戰勝過部屬於蚩尤的妖怪。《通典?樂典》載曰:“蚩尤氏帥魑魅與黃帝戰於涿鹿,帝命吹角作龍吟得禦之。”蚩尤所率的魑魅魍魎是一些山精水怪,這些妖怪都有一種發出怪聲來迷惑人的手段,人聽了這種聲音,就會昏昏沉沉,甚至失去知覺,喪失鬥誌,隨著怪聲發出的方向走去,結果被魔怪殘害。在這些鬼怪中有一種是魑魅,人麵、獸身、四腳,另一種是魍魎,外形像孩童,全身黑紅,長耳、紅眼、長而黑的頭發,能學人說話迷惑人;還有一種神妖,人臉、獸身、獨手、發出聲音似打嗬欠一般,它們很厲害,在戰爭中常常迷惑許許多多的黃帝部屬,是使黃帝屢敗於蚩尤的原因之一。後來,黃帝和蚩尤於涿鹿之野大戰時,黃帝找到一個辦法:吹牛角,發出一種龍吟般的聲音,在戰場回蕩,使蚩尤的魑魅魍魎心驚膽戰,失去了戰鬥力,再不能興妖作怪,結果黃帝打了大勝仗。牛角因其中空,且成上小下大的喇叭狀,故可吹出聲來,因此,遠古先民用它作為號角傳遞信息,發號施令,並認為它能戰勝妖魔鬼怪。黃帝吹牛角鬥鬼魅,不過是一種原始巫術手段。因於上述信仰,我國史前時代就發明了陶角號。在雲南滄源第一地點工區右下方岩畫上繪一組獵牛舞,其上有五位舞人,下麵二人手持弓箭,欲向右方射擊,中間一位形象模糊,上麵一人手持盾,另一手拿大棒,做出欲打之狀。最左邊一位手持大牛角,一手執短棒,雙手平舉而舞,其中持牛角者,既是領舞者,又是狩獵的指揮。時至今日,許多民族的巫師還以牛角號為法器,如苗族、佘族、瑤族、土家族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