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頌牛詩(1 / 2)

牛辟在我國古代詩歌的海洋中,有許多寫牛的作品,其中又可分若幹類,從中看出牛在詩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一)對耕牛的描寫

有些詩人由於生長於農村,體察民情,對牛有詳細的了解,在他們的作品中,深刻細膩、惟妙惟肖地再現了牛的神態、習性和特征。例如:

聳肩抵尾乍依偎,橫去斜奔忽分散。

荒坡斷塹無端入,背上時時孤島立。

唐 陸歸蒙《牧牛歌》

花暖青牛臥,鬆高白鶴眠。

唐 李白《尋雍尊師隱居》

犢兒狂走先過浦,卻立長鳴待其母。

母子為人實倉廩,汝飽不慚人愧汝。

南宋 陳與義《題牧牛圖》

曉牧侵星大暑天,晝尋芳草綠蔭眠。

春牛不使衝殘日,歸來黃昏飲小川。

宋 黃庶《詠牛詩》

一牛先登舐犢背,犢毛濕濕猶未稀。

一牛四蹄俱在水,引?前望喜近堤。

元 吳澄《題牧牛圖》

(二)對飼養牧牛的描寫

詩人對牧牛、飼養以及為牛穿牛衣都有描寫。因牛不耐寒,人們為使其安全過冬,還為之製衣,築牛室:“天寒牛在牢,歲暮粟入瘐。”(樓?《耕織圖詩?入倉》)“主人覆護恩,豈啻一綈袍。”(王安石《牛衣》)陸龜蒙還曾為新落成的“牛室”寫有《祝牛宮辭》:“東西幾何?七舉其武,南北幾何?丈二加五;偶楹當間,載尺入土。”牛隻進去,“或寢或臥,免風免雨”。由於人們對牛精心飼養,加意愛護,使牛卻病免災,體健力壯,“問爾何以報,離離滿東皋。”(王安石《牛衣》)牛作為農家耕畜,善於舍己為人,不遺餘力地創造財富,給人們帶來豐年的喜悅。由於牛對人類有重要貢獻,詩人對牛也精心愛護。“但願我牛養黃犢,更築牛宮伴牛宿。”(清顧紹敏《牧牛詞》)應該指出,古代對牧牛的謳歌是很突出的: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唐 王績《野望》

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

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

唐 於鵠《巴女謠》

南村牧牛兒,赤腳踏牛立。

衣穿江風冷,笠敗山雨急。

長坡望若遠,隘巷忽相及。

兒歸牛入欄,煙火茅簷濕。

宋 陸遊《牧牛兒》

自哺薄夜不滿腹,擷菜作糜豆作粥。

飼饑飲渴兩已足,脫兒解銜新茅屋。

不愁饑腸雷轆轆,風簷獨抱牛衣宿。

元 洪希文《飯牛歌》

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兒唱歌牛載歸。

兒家在原牛在阪,歌聲漸低人更遠。

山蒼茫,水清淺。

明 李東陽《北原牧唱》

(三)有關牛功用的詩

牛是有多種用途的,耕地、拉水車、拖牛車等等,這方麵也有許多詩歌,現舉幾例:

抵觸隆曦,日耕百放。

往來修直,植乃禾黍。

唐 柳宗元《牛賦》

將牛何處去,耕彼故城東。

相伴有田父,相歡唯牧童。

唐 元結《將牛何處去》

朝耕草茫茫,暮耕水??。

朝耕及露下,暮耕連月出。

宋 王安石《耕牛》

比年兵革彌天下,千畦萬壟生荊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