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與人生禮儀(1 / 3)

牛不僅是創世神、造人神,它還是人生禮儀中不可缺少的靈物,也就是,從人一降生就與牛結下了不解之緣,曆經命名、滿月、成年、結婚、壽禮,以及喪葬送終,都與牛有著極密切的關係,如果說牛是人類的朋友,那麼人從孩童到老年,都是把牛作為夥伴的。

(一)牛年生人

在牛年生的小孩,從屬性上說,是屬牛的,民間也俗稱牛人。舊社會流行一幅《醜年生人圖例》的畫冊,就標誌牛人每月的運氣好壞、吉凶禍福。民間信仰認為牛年勾絞星占宮,做事應小心謹慎,三思而行。太陰星照臨,陰盛陽衰,須正道而行,以保一歲平安。按這種信仰,屬牛有逐年吉凶福祿詳解,但是一般人已不相信,唯在港台地區還盛矣。

內地小孩過生日,有一種跳喜牛舞的風俗,主要流行於西北寧夏地區,又稱保子舞,為漢族的民間舞蹈。當地人逢生子大慶,就請人來舞,其中四人扮二牛,四人伴牛舞。舞前,樂隊先吹嗩呐,敲鑼打鼓,主人點鞭炮,迎接舞隊,稱“請牛板”。扮牛者入院後,主人把香火舉至牛頭前,把小孩用紅布包好,放在牛背上,表演者說吉語、祝詞,然後跳舞。意思是小孩像牛一樣,健壯無比,快快成長。

(二)以牛為名

小孩出生,一般起兩個名字,一是小名或乳名,在出生後就起名,由於小兒易夭折,小孩乳名多具有巫術意義;二是大名,或者亦稱為學名,即正式的名字。

小名多為土、俗、怪、醜,其用意是鬼不理,好養活。如以牛命名,稱“小駒”、“大駒”、“小牛”、“大牛”。有的家庭在小孩出生後,從鼻子中隔處穿一孔,滿月時戴上小環,就像穿牛鼻子似的,俗稱“鼻拘”,拘諧音駒,這是拴小牛的辦法,這樣小孩就好養活了。有些家庭根據小孩出生年月或十二生肖,起名為“小牛”、“小馬”、“小虎”、“小龍”、“小狗”、“小猴”。

(三)滿月穿牛環

江蘇海州小孩辦滿月時,有一係列民俗。先祭祖謝恩,然後抱著小孩子,坐在門外,為小兒洗臉,披紅罩衣,接受親友賀禮,如佩項圈,戴保命鎖,上鼻拘,上耳墜。據說上牛鼻拘後,不可隨便取下,隻能在新婚之夜由新娘取下,用紅布包好,在枕下放三天,最後放在箱子內保存。也有的將其放在灶前的香爐灰內。鼻拘多以銀條製成,也有用金製的,貧困之家用竹篾。如果是金銀的則是湊百家之錢所購,滿月前由一位熱情親友,到各家去湊份子,這是象征性的,以求吉利,百家中一定以劉(留)、陳(成)、石(實)等吉利姓打頭,但不能有王(亡)、史(死)諸姓。

西藏珞巴族在祝壽或慶喜事時,要跳“索木多羅”,即殺水牛舞。事先請巫師占卜,看家運好壞,鬼要什麼東西,然後決定日期,殺水牛祭神。在場地一側要放一根獨木水槽,灌滿清水,先由十二位婦女身著盛裝,按順時針方向跳三圈,其他男女才隨之跳動,其中必有一男人持斧領頭,然後男前女後,繞圈而舞。跳舞者,右手持火把,左手搖銅鈴,以頓搓步行進,每人經過火槽時,都要把左腳伸入木槽內沾一下水,以此象征洗掉汙穢,以求吉祥,向靈魂之神禱告,保佑主事人死後靈魂升天。

(四)生日牛俗

小孩子過生日,老年辦壽,都借助於牛的健壯,從而形成一些牛俗巫術。廣西恭城縣漢族在小兒過生日時,由祖母、母親煮四個雞蛋,一碗素麵,然後讓過生日的兒童吃下,讓他在家呆一天,不能出門玩耍。認為這種過生日是“牛嵬過橋”,所謂“嵬”,指過生日的小孩,“嵬”前加牛,是借牛之狀,過橋則是過關煞,平安成長,像牛一樣健壯地成長為大人。很明顯這是一種接觸巫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