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牛的神話(2 / 2)

《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裏,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撅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裏,以威天下。”看來牛皮鼓是最早的戰鼓,黃帝能夠戰勝蚩尤,亦得助於此。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牛往往與湖泊、大海聯係在一起。《雲南古佚書鈔》輯《南中八郡誌》記有:“移風故縣有搖牛,生壑裏,時時共鬥,則海沸。或出岸上,家牛見則恐怖。人或遮捕,則霹靂隨至,俗號曰神女牛。”遠在周武王的時候,雍州城南有一棵大神樹,樹有十多丈高,周圍的土地被樹蔭遮住竟有一裏多路。當地老百姓對這棵神樹非常迷信,一年四時對它進行祭祀,祭桌上的祭品有整隻的豬、羊,整壇的美酒。有一次,周武王出城巡視,看到當地的老百姓不惜巨資地供奉神樹,心中很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勞民傷財,應該改變。於是他對神樹說:“神樹呀!現在老百姓生活還很苦,你為什麼讓人民浪費這麼多的祭物呢?”後來,他便派許多武士把這棵神樹砍掉。武士們揮起大斧,你一斧我一斧,砍了很長時間,工效極低,神樹仍沒有倒下。武士們又繼續砍,就在這棵神樹將要被砍倒的時候,神樹中汩汩地湧出了鮮紅的血水,那些血水聚集在一起,最後聚成一頭青牛,一直走到豐水中,沉入水裏,變成一頭神牛。神牛為了報複,經常興風作浪,使豐水一帶經常發生水災。後來周武王下令在豐水邊造了一座青牛神廟,年年祭祀,那裏的年景才逐漸好了起來。

後世還有不少金牛的神話。《太平禦覽》引《幽明錄》雲:“淮南牛渚津,水極深,無可算計。人見一金牛,形甚瑰壯,以金為絆。”《異苑》稱:“晉康帝建元中,有漁父垂釣,得一金鎖,引鎖盡,見金牛,急挽出,牛斷,猶得鎖,長二尺。”《太平禦覽》引《交州記》雲:“居鳳山去郡四裏,夷人從太守裴庠求市此山,雲出金,既不許。尋有一嫗行田,見金牛出,斫得鼻,長丈餘。人後往往見牛夜出,其色光耀數十裏。”宋人王象之《輿地紀勝》紀有:“金牛山,在海鹽縣西南五十裏,《吳地誌》雲:‘昔有金牛糞金,村民皋伯與弟隨之,牛穴此山而入,二人鑿山以取之,入不止,山頹,兄弟皆死,遂以名之,亦曰金牛洞。’”

金牛往往帶來財運,《述異誌》稱洞庭山“上有天帝壇山,山有金牛穴,吳孫權時,令人掘金,金化為牛,走上山,其跡存焉,故號為金牛穴”。《古今圖書集成》引《湘中記》雲:“長沙西南有金牛岩,漢武帝時,有一田父牽赤牛,告漁人欲渡。漁人曰:‘船小恐不勝牛。’田父曰:‘但相容,不重困於君船。’於是人牛俱上,及半江,牛糞於船,田父曰:‘以此相贈。’既渡,漁人怒其汙船,以橈撥糞棄水,欲盡,方覺是金。訝其神異,乃躡之,但是人牛入嶺,隨至而掘之,莫能及也,今掘處猶存。”盡管金牛是財富的象征,但是可望而不可得,隻是神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