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惺惺相惜(2 / 2)

尚文昌本想仗著自己正值盛年,以氣力強壓武攸暨,快速解決這場比試,不過如今看來這個想法隻能放棄了。

“這小子到底是吃什麼長大的,竟有這般氣力。”尚文昌感受著手臂的酸麻,心中暗暗想到。武攸暨的感覺也不比尚文昌好,方才一陣交鋒,直震的武攸暨虎口發麻,差點握不住手中長槍。

“喝!”尚文昌怒吼一聲,揮起眉尖刀,以雷霆之勢直取武攸暨左腰,武攸暨不敢有絲毫怠慢,舉起長槍便連忙擋了上去,兩人又戰做一團。

尚文昌久經戰陣,刀法老道,武攸暨槍勢靈活多變,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隻見武攸暨掀起陣陣槍影,尚文昌會出重重刀幕,兩人誰都打不破對方的防守,隻看得周圍人酣暢淋漓,大聲叫好。

高宗李治坐在涼棚之下,看著場上打鬥的兩人,連連叫好,讚道:“想不到二郎竟有如此武藝,當真是少年英雄。”武則天對武攸暨的表現也很滿意,看的連連點頭。

原本對武攸暨頗為擔憂的太平公主,也露出釋然的神色,心中暗道:“想不到這壞蛋看起來一副斯文儒雅的樣子,武藝竟如此了得。”

武攸暨槍法走的是靈巧詭異的路子,而尚文昌的刀法則講究剛柔並濟,走的都不是大開大合的路子,所以實力相近的雙方很難在短時間內分出勝負,都在尋找對方的破綻,不敢有絲毫大意。

很快,一炷香的功夫過去了,兩人也戰了百餘回合,依舊是互有攻防,旗鼓相當。

李治看著場中焦灼的局勢,有些不耐煩地朝下手的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問道:“李將軍,你也是武藝精熟之人,以你看這二人還需多長時間方能分出勝負。”

李多祚躬身答道:“啟稟皇上,武攸暨槍法純熟,靈活多變,尚文昌年壯力盛,刀法老道,一時間隻怕難分勝負,”

聽了李多祚的分析,武則天生怕武攸暨有所閃失,便進言道:“陛下,正如了李將軍所說,尚將軍與二郎二人武藝高強,都是我大唐棟梁之才,若是再戰下去恐有損傷,不如就此作罷,以平局而論,如何?”

李治身體羸弱,早就覺得疲憊不堪,便下令道:“便依皇後所言,二人皆是大唐未來的棟梁之才,朕不欲他們中任何一個人有所損傷,今日之戰便到此為止,以平局而論吧。”

李治身邊侍候的太監躬身應了聲諾,便又扯著嗓子朝場中打的正焦灼而二人喊道:“皇上有旨,武攸暨,尚文昌二人以站多時仍未決勝負,此戰算作平局,二人即刻罷手。”

尚文昌成名數載,少有敵手,已經很多年沒有打的這般盡興了,而武攸暨一樣,武攸暨習武十載,除了趙文廣,武攸暨還是第一次遇到如此強勁的對手,一時間竟有些舍不得就此罷手。但是李治的話畢竟是聖旨,縱然二人興致再高,也不能抗旨不遵,於是兩人便相互使了個眼色,同時默契地停了手。

武攸暨將長槍立於地上,朝尚文昌抱了抱拳,“尚將軍武藝超卓,攸暨佩服之至。”尚文昌雖然生性高傲,卻也是個武癡,見識過武攸暨的本事後在就收起了原先的傲慢之氣,也抱了抱拳,惺惺相惜地笑道:“武公子槍法通神,文昌也是萬分佩服。他日若有機會,你我再行切磋。”

“正合我意!”武攸暨爽快地答應了。隨後兩人相視一笑,竟如相識多年的好友,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此時場中又響起了熟悉的一陣聲音:“傳武攸暨,尚文昌上前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