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中國古代著名小說集簡介(2 / 3)

《三水小牘》筆記小說集。今本為上下兩卷,附佚文14條。有仙靈怪異故事,也有晚唐社會動亂之實錄。作者皇甫枚,字遵美,安定三水(今甘肅涇川北)人,生卒年不詳。鹹通末年,曾任汝州魯山縣令。光啟年間,僖宗在梁州,召赴行在。

《開元天寶遺事》筆記小說,159條。記唐玄宗時宮中瑣聞雜事、風俗習尚,多采自民間傳聞。作者王仁裕(880—956),字德輦,甘肅天水人。唐末為秦州節度判官,曾先後仕蜀、晉、漢,與和凝等以文章知名於五代。工詩文,通曉音律,嚐集其平生所作詩萬餘首,號《西江集》,今佚。

《異聞集》傳奇小說集,陳翰輯錄。陳翰為晚唐人,僖宗時官至屯田員外郎。此集所收小說多為怪事異聞,敘述生動,描寫細膩,富於幻想,文采斐然。《柳毅傳》即收入此集。

《太平廣記》宋代以前古小說總集,500卷。宋朝李等奉敕編纂。其中的神怪故事所占比重最大。引事很廣,分類很細,對校輯、研究古小說極有價值,對後世文學影響很大。

《稽神錄》誌怪小說集,今本6卷,175條,拾遺13條,補遺47條。所記皆靈鬼怪異之事。篇幅簡短,文筆粗疏。作者徐鉉(916-991),字鼎臣,揚州廣陵(今江蘇揚州市)人,南唐翰林學士。隨後主李煜入宋後,官至散騎常侍。曾同李一起編修《太平廣記》。

《江淮異人錄》今本1卷。專記道流、俠客、術士,自南唐至宋共25人。情節完整、層次井然。作者吳淑(947—1002),字正儀,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宋太宗時,曾官大理評事、職方員外郎等職。為著名學者,《太平禦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的主要編纂人之一。另著有《事類賦》、《秘閣閑談》等。

《青瑣高議》奇雜記小說集,有前後集各10卷,《青瑣摭遺》(又名《青瑣別集》)20卷(今存7卷)。采輯作品143篇,有所潤色。作者劉斧,北宋時人,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於仁宗、神宗、哲宗時。

《夷堅誌》誌怪小說集,原有420卷,今存206卷。除誌怪外,尚雜有藝文、掌故、方言、民俗、醫藥等,十分龐雜,後人譏其冗濫。作者洪邁(1123—1202),字景盧,鄱陽(今江西汝陽縣)人。官至端明殿學士。主要著作有《容齋隨筆》五集等。

《鬼董》5卷,誌怪小說集,所記多涉鬼神幻惑之事。作者沈氏,其名已佚,生卒年無考,據有關書籍的零星記載,他為南宋孝、光二宗時的太學生,曾任鹽官。

《類說》筆記小說總集,60卷,南宋曾編輯。是從249種筆記小說集中選錄而成。曾,字端伯,晉江(今屬福建)人。

《綠窗新話》筆記小說集,2卷,154篇。南宋皇都風月主人編。內容主要為愛情故事、文人才女軼事及詩文等。後世戲曲、小說多從中取材。

《續夷堅誌》4卷,誌怪小說集。雖名為洪邁《夷堅誌》之續書,但質量超過前者。有對金末元初社會現實的真實反映,文筆也精美簡煉。作者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著名詩人,金代史官,金亡後不仕。有《遺山集》、《中州集》和《壬辰雜編》等。

《倉相平話五種》圖像和文字並出的講史話本。元朝建安虞氏於治(1321—1323)年間刊刻。內容為:《武王伐紂書》、《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秦並六國》、《前漢書續集》、《三國誌》五種。每種分上、中、下3卷,共15卷。為研究宋元平話的重要文本。

《京本通俗小說》話本選集,共9篇。內容多係宋元話本(有的研究者認為係明人所寫,或出於偽造),繆荃孫1915年將其中7篇收入《煙畫東堂小品》。《碾玉觀音》、《錯斬崔寧》為其中名篇。

《說郛》收有文言小說的綜合性叢書,100卷,元末明初陶宗儀編輯。陶宗儀,字九成,號南村,浙江黃岩人。《太平廣記》之後問世的文言小說,多賴此書得以保存。

《剪燈新話》明代第一部傳奇小說集,4卷20篇。內容皆稀奇怪異之事,神怪色彩較濃。寫愛情的篇章較為優秀,文筆清新,情節曲折,淒婉纏綿。對日本、朝鮮、越南的小說均有影響。作者瞿佑(1341—1427),字宗吉,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元末明初詩人、傳奇小說作家。著有《歸田詩話》等。

《剪燈餘話》承《剪燈新話》之作,4卷20篇,附1篇。取材於元末明初之事,多為政治、愛情故事。既有揭露社會黑暗的篇章,也有不少封建說教。描寫細膩,語言流暢,文辭華美。作者李禎(1376—1452),字昌祺,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明初詩人。永樂二年登進士第,選翰林院庶吉士,參與修纂《永樂大典》。博學善詩,卓有文譽,著有《容膝軒草》等。

《覓燈因話》2卷8篇,為續《剪燈新話》之作。但內容與前者有所不同,多寫獎善懲惡、表彰節義的故事,反映了明後期理學思想統治的影響。文字質樸,缺乏文采,情節簡單,較少描繪,藝術成就不高。作者邵景詹,明萬曆時人。

《燕居筆記》文言筆記小說。明朝何大倫撰,雜記奇事美詞,韻文散文兼收。其中收小說44種。

《劍俠傳》明朝王世貞編,4卷33篇。皆劍俠之事,是第一本劍俠小說彙編,對其後的武俠小說有積極影響。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號鳳洲,太倉(今屬江蘇)人,官至刑部尚書。為明代後七子詩文領袖。

《豔異編》40卷,文言小說集,明朝王世貞編輯,收小說352篇。王世貞又有《續豔異編》19卷、《廣豔異編》35卷。

《九龠別集》文言小說集,44篇。作者宋懋澄,字幼清,號稚源,華亭(今上海)人。明萬曆四十年舉人。其中《負情儂傳》寫杜十娘故事,對後世小說戲曲均有影響。

《真珠船》筆記小說,8卷,明朝胡侍撰。胡侍,字奉之,號溪,寧夏人。

《春泥蓮花記》以妓女為題材的文言小說集,13卷。明朝梅鼎祚撰輯。梅鼎祚,字禹金,安徽宣城人。他還著有文言小說集《才鬼傳》等。

《六合內外瑣言》明朝屠紳撰,20卷,165篇,雜記奇人、異物、神仙、精怪等。屠紳(1542—1605),字賢書,江蘇江陰人。著作尚有文言長篇小說《史》20卷及詩文集。

《虞初誌》誌怪、傳奇小說選集,8卷。編者陸采,明中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字號不詳。擅長戲曲,有傳奇《明珠記》、《南西廂》、《懷香記》。湯顯祖有《續虞初誌》4卷。

《清平山堂話本》又名《六十家小說》,原書分《雨窗》、《長燈》、《隨航》、《欹枕》、《解閑》、《醒夢》六集,每集分上下卷,每卷5篇,共計60篇,多宋元舊作,也有明人作品。原書散佚,現經各方搜集得29篇(其中兩篇殘缺)。作者洪翤,字子美,生卒年不詳。明嘉靖時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以祖蔭仕至詹事府主簿。家中藏書頗富,刻書除《清平山堂話本》外,還有《唐詩紀事》、《夷堅誌》等。

《喻世名言》原名《古今小說》,收小說40篇。作者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江蘇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明代文學家,戲曲家,是“複社”成員之一,參加過抗清的宣傳工作。一生著作豐富,約五十多種,涉及當時通俗文學的各個方麵,他編輯整理的話本“三言”(《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充分體現了進步思想和藝術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