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選自張潮編輯的《虞初新誌》,作者為清代的李漁。李漁(1611—約1679),字笠翁,浙江蘭溪人,清初著名文學家。著有白話短篇小說集《十二樓》、《無聲戲》,戲曲有《風箏誤》、《蜃中樓》等十九種,詩文集有《笠翁一家言》。所著《閑情偶寄》,總結了前人豐富的戲劇創作經驗,在戲曲理論研究方麵,有一定貢獻。
嘉靖中[1],秦淮民間有一兒[2],貌魁梧,色黝異[3]。生數月,便不乳[4],與大人同飲啜[5]。周歲,怙恃交失[6],鞠於外氏[7]。長有膂力[8],善拳擊,嚐以一掌斃一犬,人遂呼為“健兒”。
健兒與群兒鬥,莫不辟易[9],群兒結數十輩攻之[10],健兒縱拳四揮,或啼或號,各抱頭歸,訴其父兄。父兄來叱曰:“誰家豚犬[11],敢與老子相觸耶[12]?”健兒曰:“焉敢相觸,為長者服步武之勞[13],則可耳!”乃至父兄前,以兩手擎父兄,兩脛去地二尺[14],且行且止,或昂之使高[15],或抑之使下[16]。父兄恐顛仆[17],莫敢如何,但咭咭笑。鄉人哄焉[18]。
健兒性善動,不喜讀書,外氏命就外傅[19],不率教[20],師夏楚之[21],則奪撲裂眥曰[22]:“功名應赤手致[23],焉用瑣瑣章句為[24]?”師出,即與同塾諸兒鬥,諸兒無完膚。又時盜其外氏簪珥衣物[25],向酒家飲,醉即猖狂生事。外氏苦之,逐於外。為人牧羊,每竊羊換飲,詐言多歧亡[26]。主人怒,複見擯[27]。
時已弱冠矣[28],聞倭入寇[29],乃大快曰:“是我得意時也!”即去海上從軍,從小校擢功至裨將[30]。與僚友飲[31],酒酣,鬥,力斃之,罪當死,遂棄官逃之泗[32],易姓名,隱於庖丁[33]。
民家有犢,丙夜往盜之[34]。牽出,必遽呼曰[35]:“君家牛我騎去矣!”呼竟[36],倒騎牛背,以斧砍牛臀,牛畏痛,迅奔若風,追之莫及。次日,亡牛者適市物色之[37],健兒曰:“昨過君家取牛者我也!告而後取,道也[38],奚其盜[39]?”索之[40],則牛已脯矣[41],無可憑。
[1]嘉靖:明朱厚熜(世宗)年號(1522—1566)。
[2]秦淮:秦淮河。長江下遊支流,在今江蘇省西南部。此指秦淮河一帶。
[3]黝:深黑。異:特別。
[4]不乳:不吃奶。
[5]啜(chuò):吃。
[6]怙(hù)恃交失:意謂父母相繼失去。《詩經·小雅·蓼莪》有“無父何怙,無母何恃”之句,後因取“怙恃”為父母的代稱。
[7]鞠(jū):養育,撫養。外氏:外祖父母家。
[8]膂(lǚ)力:意謂四肢有力。
[9]辟易:驚退。
[10]結:聚合。輩:表示人的多數。
[11]豚犬:豚犬本來常用以謙稱自己的兒子。此為罵人的話,意為畜生。豚:豬。
[12]相觸:交手。
[13]服步武之勞:意謂代人跑腿。步武:古以六尺為步,半步為武。
[14]脛(jìng):小腿。去:離開。
[15]昂:抬高。
[16]抑:降低。
[17]顛仆:跌倒。
[18]哄:起哄。
[19]就外傅:到老師那裏。外傅:教師。
[20]率教:遵奉教義。率:遵循,服從。
[21]夏(jiǎ)楚:夏:榎木;楚:荊木。古時常用作教學的體罰工具。這裏作動詞用。
[22]撲:學校體罰學生用的戒尺。裂眥(zì):瞪眼欲裂,形容極其憤怒的神態。眥:眼眶。
[23]赤手:即徒手。
[24]瑣瑣:細小卑微貌。章句:章節與句子。此指咬文嚼字。
[25]簪珥:指首飾。簪:插定發髻或冠的長針。珥:耳飾。
[26]多歧亡:意謂因岔路太多而走失。歧:岔路。亡:走失。
[27]見擯:被斥退。見:表被動。
[28]弱冠:古時男子二十成人,初加冠,體還未壯,故稱“弱”。後沿稱年少為“弱冠”。
[29]倭:古代對日本的稱謂。寇:侵犯。
[30]小校:小軍官。擢(zhuó):提升。裨(pí)將:副將。
[31]僚友:同官。
[32]之:到。泗:水名。發源於山東省泗水縣陪尾山,流經山東曲阜、魚台,江蘇徐州、宿遷、泗陽等地入淮河。此泛指泗水一帶。
[33]庖(páo)丁:廚師。
[34]丙夜:三更時。
[35]遽(jù):疾,速。
[36]竟:完畢。
[37]適:到,往。物色:訪求,找尋。
[38]道:此謂合於道理。
[39]奚其盜:怎麼可以說是偷?奚:如何,為何。
[40]索:討取。
[41]脯(fǔ):幹肉。此句意為已將偷來的牛製成幹肉。
市中惡少[1],推為盟主[2],晝縱六博[3],夜遊狹斜[4]。自恃日甚,嚐歎曰:“世人皆不足敵!但恨生千載後,不得與拔山舉鼎之雄一較勝負耳[5]!”。
邑使者禁屠牛,健兒無所事事,取向所屠牛皮及骨角[6],往瓜、揚間售之[7],得三十金。將歸,飲旅館中,解金置案頭,酒家翁見之,謂曰:“前途多豪客[8],此物宜善藏之!”健兒擲杯砍案曰:“吾縱橫天下三十年,未逢敵手,有能取得腰間物者[9],當叩首降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