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節 李師師外傳(2 / 3)

[12]周至:詳盡,周到。

[13]時果:應時的水果。

[14]蘋婆:蘋果。

[15]款洽:親切,融洽。

[16]延佇:久立等待。

[17]棐(fěi)幾:用榧木做的幾。

[18]縹:淡青色的帛。緗:淺黃色的帛。古時常用來做書囊或書衣,故用以做書卷的代稱。秩:書套,書函。書一函稱一秩。

[19]篁(huánɡ):竹的通稱。新篁即新竹。

[20]翛(xiāo)然: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樣子。

[21]移時:少頃,一段時間。

[22]忤(wǔ):抵觸,不順從。

[23]湢(bì)室:浴室。

[24]水陸:指水陸所產的珍貴可食的動植物。

[25]搴帷而入:揭開帷帳進去。搴:提,揭。

[26]殊倨:極其傲慢。殊:極,甚。倨:傲慢。

[27]愎(bì):任性,執拗。

[28]物色:訪求。這裏指端詳。

[29]唐突:橫衝直撞。引申為冒犯、褻瀆。

[30]《平沙落雁》:與下麵的《梅花三弄》均為古琴曲名。

[31]輕攏慢撚(niān):攏:叩弦。撚:揉弦,通“撚”。二者都是彈琴的手法,都用左手。

[32]亟:疾速,趕快。

[33](bó):湯煮的麵食品。

[34]旋:頃刻,不久。

[35]大觀:宋趙佶(徽宗)年號(1107—1110)。

[36]落落:這裏是冷落的意思。

[37]強項:這裏是正直不肯隨便低頭的意思。

[38]可令禦史裏行:可以在禦史裏麵行走,即可以當禦史的意思。

[39]籍籍:也作“藉藉”,紛亂貌,這裏形容眾口喧騰。

[40]洵是:果真這樣。洵:誠然,實在。

[41]疇昔:往日。疇:助詞,無義。

[42]實命不猶:實在是命不如人。

[43]至尊:極其尊貴。後來多作帝王的尊稱。

[44]佚遊:遊蕩沒有節製。

[45]諱:隱避,顧忌。

次年正月,帝遣迪賜師師蛇蚹琴[1]。蛇蚹琴者,琴古而漆黦[2],則有紋如蛇之僄,蓋大內珍藏寶器也。又賜白金五十兩。

三月,帝複微行如隴西氏[3]。師師仍淡妝素服,俯伏門階迎駕。帝喜,為執其手令起。帝見其堂戶忽華敞,前所禦處,皆以蟠龍錦繡覆其上。又小軒改造傑閣,畫棟朱闌,都無幽趣。而李姥見帝至,亦匿避。宣至,則體顫不能起,無複向時調寒送煖情態[4]。帝意不悅,為霽顏[5],以老娘呼之,諭以一家子無拘畏[6]。姥拜謝,乃引帝至大樓。樓初成,師師伏地叩帝賜額。時樓前杏花盛放,帝為書“醉杏樓”三字賜之。少頃置酒,師師侍側,姥匍匐傳樽為帝壽[7]。帝賜師師隅坐[8],命鼓所賜蛇蚹琴,為弄《梅花三疊》。帝銜杯飲聽[9],稱善者再。然帝見所供肴饌,皆龍鳳形,或鏤或繪,悉如宮中式。因問之。知出自尚食房廚夫手[10],姥出金錢倩製者[11]。帝亦不懌[12],諭姥今後悉如前,無矜張顯著[13]。遂不終席,駕返。

帝嚐禦畫院,出詩句試諸畫工,中式者歲間得一二[14]。是年九月,以“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名畫一幅賜隴西氏。又賜藕絲燈、煖雪燈、芳苡燈[15]、火鳳銜珠燈各十盞,鸕鶿杯[16]、琥珀杯、琉璃盞、鏤金偏提各十事[17],月團、鳳團、蒙頂等茶百斤[18],寒具[19]、銀餅數盒[20]。又賜黃白金各千兩。時宮中已盛傳其事。鄭後聞而諫曰:“妓流下賤,不宜上接聖躬。且暮夜微行,亦恐事生叵測,願陛下自愛。”帝頷之[21]。閱歲者再[22],不複出,然通問、賞賜未嚐絕也。

[1]蛇蚹琴:即漆有蛇腹鱗紋的琴。蚹:通“柎”,花萼房。這裏似指蛇腹下類似花萼房(花足)的鱗。

[2]漆黦(yuè):即漆成黃黑色。

[3]如:往,到。

[4]調寒送煖(nuǎn):即噓寒問暖。煖:溫暖,同“暖”。

[5]為霽顏:比喻怒氣消失,臉色轉和。霽:雨止,天氣放晴。

[6]諭:告曉,告示。一般用於上對下。

[7]匍匐:伏地而行。

[8]隅坐:坐於席角旁。古無椅,布席共坐於地,尊者正席,卑者坐於席角。

[9]銜杯:即飲酒。

[10]尚食房:主管皇帝膳食的機構。

[11]倩:讓人替自己做事叫“倩”。

[12]懌(yì):歡喜,快樂。

[13]矜(jīn)張顯著:這裏有誇耀鋪張,引人注目之意。

[14]中(zhònɡ)式:符合規格。

[15]芳苡燈:古小說記漢武帝元鼎元年起招仙閣,閣上燃芳苡燈,光色紫,有百鳳、黑龍等來戲於閣邊。

[16]鸕鶿杯:刻有鸕鶿形的酒杯。

[17]偏提:扁形的酒壺。事:物一件叫一事。

[18]蒙頂:茶名。產四川名山縣蒙山之峰頂,故名。相傳蒙山有五嶺,中嶺曰“上青峰”,所產茶稱“蒙頂茶”,香氣芳烈,唐宋以來即著名國內。

[19]寒具:冷食物名。即饊子。用糯米粉和麵油煎製成,可貯存。寒食節禁火,往往用來代餐,漢人名為“寒具”。

[20]銀(dàn)餅:由乳酪和肉製成的餅。

[21]頷:點頭。表示讚同。

[22]閱:經曆。

宣和二年[1],帝複幸隴西氏[2]。見懸所賜畫於醉杏樓,觀玩久之。忽回顧,見師師,戲語曰:“畫中人乃呼之竟出耶?”即日,賜師師辟寒金鈿、月珠環[3]、舞鸞青鏡、金虯香鼎。次日,又賜師師端鳳咮硯[4]、李廷珪墨、玉管宣毫筆、剡溪綾紋紙[5]。又賜李姥錢百千緡。

迪私言於上曰:“帝幸隴西,必易服夜行,故不能常繼。今艮嶽離宮東偏有官地,袤延二三裏[6],直接鎮安坊。若於此處為潛道[7],帝駕往還殊便。”帝曰:“汝圖之[8]。”於是迪等疏言[9]:“離宮宿衛人向多露處,臣等願捐貲若幹[10],於官地營室數百楹[11],廣築圍牆,以便宿衛。”帝可其奏[12]。於是羽林巡軍等布列至鎮安坊止,而行人為之屏跡矣[13]。四年三月,帝始從潛道幸隴西,賜藏鬮、雙陸等具[14]。又賜片玉棋盤、碧白二色玉棋子、畫院宮扇[15]、九折五花之簟[16]、鱗文蓐葉之席、湘竹綺簾、五采珊瑚鉤[17]。是日,帝與師師雙陸不勝,圍棋又不勝,賜白金二千兩。嗣後師師生辰,又賜珠鈿金條脫各二事[18],璣琲一篋[19],毳錦數端[20],鷺毛繒翠羽緞百匹,白金千兩。後又以滅遼慶賀大齎州郡[21],加恩宮府。乃賜師師紫綃絹幕、五彩流蘇[22]、冰蠶神錦被[23]、卻塵錦褥,麩金千兩。良醞則有桂露、流霞、香蜜等名。又賜李姥大府錢萬緡[24]。前後賜金銀錢、繒帛、器用、食物等,不下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