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節 白萬州遇劍客(2 / 2)

[1]角抵:古代的一種技藝表演,類似現代的摔跤。

[2]款曲:殷勤談心。

[3]幸勿形跡:希望不要因為禮節的關係而故意客氣。幸:希望。形跡:禮節。

[4]簸弄:猶播弄,玩弄。

[5]芒刺滿身:比喻惶恐不安。

[6]尚:尊崇。

[7]辰巳:辰,上午七時至九時。巳:上午九至十一時。

[8]火箸:火筷子。

[9]稍堪:勉強可以。

[10]大率:大約,大概。

忽一日,借一駿蹄暫出[1],數日徒步而來,曰:“馬驚逸,不知所之。”旬日,有人送馬至。又月餘,黃須謂廷讓曰:“於爾另處,借銀十錠、皮篋一、好馬一匹、仆二人,暫至華陽[2],回日銀與馬卻奉還。”白兄潛思之[3],欲不與,聞其多殺吝財者;欲與,慮其不返,猶豫未決。黃須果怒,告去,不可留。白昆弟遜謝之曰[4]:“十錠銀,一馬,暫借小事爾,卻是選人力,恐不稱處士指顧[5]。”悉依借與之。黃須不辭,上馬而去。白之昆仲[6],亦不之測[7]。數日,一仆至曰:“處士至土壕,怒行遲,遣回。”又旬日,一仆至,曰:“到陝州[8],處士怒遣回。”白之昆仲謂劍客,不敢竊議,恐知而及禍。

逾年,不至。有買客乘所借馬過門者,白之左右皆識之,聞於白。詰之,曰:“於華州八十千買之[9]。”契蚭分明[10]。賣馬姓名易之矣,方知其詐。三數年後,有人陝州見之,蓋素善鍛者也[11]。

白為人平常厚貌深衷[12],未易輕信。黃須假劍術以惑人,宜乎白之可欺也。書之者,亦鑄鼎備物之像[13],使人入山林逢之,不敢爾思[14],亦古欺詐之尤者。君子誌之,抑鑄鼎之類也。誡之!誡之!

[1]駿蹄:代稱良馬。

[2]華陽:今陝西沔縣一帶。

[3]潛:暗中。

[4]昆弟:兄弟。

[5]指顧:使喚差遣。

[6]昆仲:稱人兄弟的敬詞。昆:兄,其次曰仲。

[7]亦不之測:也不猜疑他(黃須)。

[8]陝州:今河南陝縣一帶。

[9]華州:今陝西華縣一帶。

[10]契蚭:雙方或多方同意訂立的作為憑據的文書。

[11]善鍛者:較好的鐵匠。鍛:打鐵。

[12]厚貌深衷:相貌忠厚,思慮深遠。

[13]鑄鼎備物:語出《左傳·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前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意即將各地物產的形狀鑄鼎上,以便對照真假。

[14]不敢爾思:不敢在你身上打主意。

《白萬州遇劍客》是一篇頗有特色的筆記體小說,文字質樸簡潔,情節亦不複雜,顯然受到魏晉六朝小說的影響。

在文中,作者首先交待“白性好奇,重道士之術”,“貴家子聞異人奇事,素所尚”等,為下文白氏兄弟的受騙上當埋下伏筆。其後作者巧妙地把握作品的節奏,把行文重點放在對“劍客”的詳細描述上,引而不發。在刻畫假裝劍客實為騙子的“黃須”時,作者采用了欲擒故縱的手法,從“黃須”出場到上馬不辭而去,一言一行都顯得非同尋常。如“黃須者一舉而盡”、“且引手取肉啖之”寫其豪爽狀;“黃須獨不起”、“黃須倨受”寫其傲慢狀;“黃須於床上取一短劍,引出匣,以手簸弄訖,以指彈劍,鏗然有聲”,寫其故弄玄虛狀;“黃須大率少語,但應唯而已”,寫其故作神秘狀等等,形成一個頗具懸念的張力。最後,在前文精心鋪墊的基礎上,謎底在一年以後被揭開,原來所謂的“劍客”是個騙子,而騙子隻是個“善鍛者”而已。

小說通篇采用冷靜、客觀地描述,讓人物以自身的言行來顯示其中的意義,不發議論,顯得很有節製。文末作者寫道:“黃須假劍術以惑人,宜乎白之可欺也。書之者,亦鑄鼎備物之像,使人入山林逢之,不敢爾思,亦古欺詐之尤者。君子誌之,抑鑄鼎之類也。誡之!誡之!”進一步闡發了小說的主旨,即告誡人們不要以貌取人,被一些表麵的現象所迷惑。

(孫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