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節 白萬州遇劍客(1 / 2)

此篇選自宋·張齊賢的《洛陽縉紳舊聞記》。寫了白萬州被一個所謂劍客詐騙錢財的故事。張齊賢(933—1014),字師亮,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人,幼年隨家遷居洛陽。著作有以記載洛陽貴族官僚的遺聞軼事為主要內容的《洛陽縉紳舊聞記》。

萬州白太保[1],名廷誨,即致政中令諱文珂之長子也[2]。任莊宅使時[3],權五司兼水北巡檢[4]。五司者,莊宅、皇城、內園、洛苑、宮苑也。平蜀有功,就除萬州刺史[5]。受代歸[6],歿於荊南[7]。白性好奇,重道士之術。從兄廷讓[8],為親事都將[9],不履行檢[10],屢遊行於廛市中[11]。忽有客謂廷讓曰:“劍客嚐聞之乎?”廷讓曰:“聞。”“曾見之乎?”曰:“未嚐見。”客曰:“在前通利坊逆旅中[12],呼為處士[13],即劍客也,可同往見之。”廷讓如其言。明日,同詣逆旅中,見五六人席地環坐,中有一人,深目豐眉,紫黑色,黃須。廷讓至,黃須獨不起。客曰;“可拜。”廷讓拜,黃須倨受[14],徐曰[15]:“誰氏子至?”客曰:“白令公侄,與某同來[16],專起居處士[17]。”黃須笑曰:“爾同來,可坐共飲。”須臾,將一木盆至,取酒數瓶,滿其盆,各置一瓷碗在麵前,舁一案[18],驢肉置其側。中一人鼓刀切肉[19],作大臠[20]。用杓酌酒於碗中[21],每人前設一肉器。廷讓視之,有難色,黃須者一舉而盡,數輩亦然[22],且引手取肉啖之,顧廷讓,揚眉攝目若怒色[23]。廷讓強飲半碗許,咀嚼少肉而已。

[1]萬州:今四川省萬縣市及梁平縣一帶。太保:即太子太保,輔導太子的官。有時也作為加給大官的一種虛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

[2]致政:辭官退休。中令:中書令的省稱,相當於宰相。白文珂:字德溫,太原人。宋太祖時為中書令,以太子太師致仕。

[3]莊宅使:官名。管理京都地區官府的莊園、磨坊、店鋪、菜園、車坊等產業。

[4]權:暫代官職。水北:汴水以北。巡檢:管訓練士兵、巡邏地方、捕捉盜賊的官,所轄大都在邊界或沿江沿海要害之地。

[5]除:授予官職。

[6]受代:舊時官吏去職叫受代。意思是受人替代。

[7]歿(mò):終,死。荊南:今湖北江陵。

[8]從兄:堂兄。

[9]親事都將:京城禁衛軍團中的下級軍官。

[10]不履行檢:行為不檢點、不受約束的意思。

[11]遊行:遊蕩。廛(chán)市:商店集中的地方。

[12]逆旅:客舍,招待賓客之處。

[13]處士: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

[14]倨:通“踞”,伸開兩腿坐著。

[15]徐:緩慢。

[16]某:自指。

[17]起居:問好、請安。

[18]舁(yú):扛,抬。

[19]鼓刀:屠宰時敲擊其刀有聲,故稱“鼓刀”。

[20]臠(luán):切成塊的肉。

[21]杓(sháo):同“勺”。

[22]輩:表示人的多數。

[23]攝目:用目光表示威脅。攝:同“懾”。

酒食罷,散去,廷讓熟視,皆狗屠角抵輩[1]。廷讓與同來客,獨住款曲[2],客語黃須曰:“白公,誌士也,處士幸勿形跡[3]。”黃須於床上取一短劍,引出匣,以手簸弄訖[4],以指彈劍,鏗然有聲。廷讓視之,意謂劍客爾。複起,再三拜之曰:“幸睹處士,他日終願乞為弟子。”黃須曰:“此劍凡殺五七十人,皆吝財輕侮人者。取首級煮食之,味如豬羊頭爾。”廷讓聞之,若芒刺滿身[5],恐悚而退。

歸,具以事語於弟廷誨,貴家子聞異人奇士,素所尚[6],且曰:“某如何得一見之?”“可謀於客。”遂告之,客曰:“但備酒饌俟之。”明日辰巳間[7],客果與俱來,白兄弟迎接之。延入,白俱設拜,黃須悉倨受之。飲食訖,謂白曰:“君家有好劍否?”對曰:“有。”因取數十口置於前,黃須一一閱之,曰:“皆凡鐵也。”廷讓曰:“某房中有兩口劍,試取觀之。”黃須置一於地,亦曰:“凡鐵爾。”再取一,雲:“此可。”乃命工磨之。黃須命取火箸至[8],引劍斷之,刃無複缺。黃須曰:“果稍堪爾[9]。”以手擲若劍舞狀。久之告去,廷誨奇而留之,命止於廳側,待之甚厚。黃須大率少語[10],但應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