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選自《太平廣記》卷一七九,原出自薛用弱所撰《集異記》。薛用弱,生卒年不詳。字中勝,唐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唐穆宗時任光州刺史,文宗時出守弋陽。為政嚴而不苛,有良吏之稱。《集異記》,唐人傳奇誌怪小說集,今殘存二卷。取材多為唐代文人將相之事,較少神異怪誕色彩。
王維右丞[1],年未弱冠[2],文章得名。性嫻音律[3],妙能琵琶,遊曆諸貴之間,尤為岐王之所眷重[4]。時進士張九皋,聲稱藉甚[5]。客有出入於公主之門者[6],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試官[7],令以九皋為解頭[8]。維方將應舉,具其事言於岐王,仍求庇借[9]。岐王曰:“貴主之強[10],不可力爭,吾為子畫焉[11]。子之舊詩清越者[12],可錄十篇;琵琶之新聲怨切者[13],可度一曲[14]。後五日當詣此。”維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謂曰:“子以文士,請謁貴主,何門可見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維曰:“謹奉命。”岐王則出錦繡衣服,鮮華奇異,遣維衣之;仍令齎琵琶[15],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貴主出內[16],故攜酒樂奉宴。”即令張筵[17]。諸伶旅進[18]。維妙年潔白[19],風姿都美[20],立於前行。公主顧之,謂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21]。”即令獨奏新曲,聲調哀切,滿座動容。公主自詢曰:“此曲何名?”維起曰:“號《鬱輪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於詞學,無出其右[22]。”公主尤異之,則曰:“子有所為文乎?”維即出獻懷中詩卷。公主覽讀,驚駭曰:“皆我素所誦習者。常謂古人佳作,乃子之為乎?”因令更衣[23],升之客右。維風流蘊藉[24],語言諧戲,大為諸貴之所欽矚[25]。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為解頭,誠為國華矣[26]。”公主乃曰:“何不遣其應舉?”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薦[27],義不就試。然已承貴主論托張九皋矣。”公主笑曰:“何預兒事[28],本為他人所托。”顧謂維曰:“子誠取解,當為子力。”維起謙謝。公主則召試官至第,遣宮婢傳教。維遂作解頭,而一舉登第矣。
及為太樂丞[29],為伶人舞《黃師子》[30],坐出官[31]。《黃師子》者,非一人不舞也[32]。天寶末,祿山初陷西京。維及鄭虔、張通等皆處賊廷[33]。洎克複[34],俱囚於宣陽裏楊國忠舊宅。崔圓因召於私第[35],令畫數壁。當時以圓勳貴無二,望其救解,故運思精巧,頗絕其藝。後由此事,皆從寬典[36];至於貶黜,亦獲善地[37]。今崇義裏竇丞相易直私第[38],即圓舊宅也,畫尚在焉。維累為給事中,祿山授以偽官。及賊平,兄縉為北都副留守[39],請以己官爵贖之。由是免死。累為尚書右丞。於藍田置別業[40],留心釋典焉[41]。
[1]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玄宗時為右拾遺、監察禦史、給事中。肅宗時任尚書右丞。他在詩歌上成就很大,是盛唐時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此外,在音樂、書法、繪畫等方麵也有很深的造詣。右丞:“尚書右丞”的簡稱。唐代的尚書右丞是“掌辨六官之儀,劾禦史舉不當者”。左丞總吏、戶、禮三部,右丞總兵、刑、工三部。王維因曾任右丞,後世稱之為“王右丞”。
[2]弱冠:古時以男子二十歲為成人,初加冠,因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3]嫻:熟悉。音律:指音樂的律呂、宮調等。泛指樂曲,音樂。
[4]岐王:名李範,唐玄宗的弟弟。他曾協助玄宗除掉太平公主,因而受到重用。眷重:愛重,器重。
[5]聲稱:名聲,聲譽。藉:盛,多。
[6]公主:指太平公主。唐高宗的女兒,武則天所生。武後在位時,張易之、張宗昌恃寵弄權,太平公主曾用計除之,後來又與太子誅殺韋氏家族,建立了功勳。隨著威望日重,她恃功爭權,操縱朝政,飛揚跋扈。開元初,因陰謀廢黜玄宗,被處死。
[7]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試官:客人設法請求公主屬下的邑司,以公主的名義寫信給京兆的考官,向他推薦張九皋。致:盡力設法做到。邑司:指為公主管理封地租稅收入的官員。牒:本指公文、憑證,這裏作動詞用,是送公文的意思。
[8]解(jiè)頭:唐宋時,凡舉進士者,皆由州縣地方推薦發送入京,稱為“解”。解頭,在被保舉的人裏列為第一名。
[9]庇借:保護幫助。庇:庇護。借:憑借。
[10]貴主:尊貴的公主。
[11]畫:謀劃。